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工笔意象.人物新貌─石家豪

2018-06-11 20:24:47大公网 作者:邓海超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香港五幢最高大楼》,2011,水墨设色绢本,90×115厘米\作者供图

 

人物画在中国传统画有着逾二千年历史,早在战国时代的楚缯画可作为滥觞。西汉马王堆出土的西汉帛画,以至晋代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唐代周昉、张萱等的宫廷仕女图,宋代的画院人物图、明代唐寅、仇英等工笔仕女画均是工笔重彩人物画的代表作。然而由于其着重故事性和技巧性的描绘,因而未纳入文人画的道统而较受忽略。直至二十世纪,由于人物画具有社会意义、教育功能和宣传作用,因此意笔及工笔人物画再度复兴,在中国绘画范畴再佔重要席位。时至今日,人物画已脱略于叙事性的表达,其语境更趋多元化和当代化。香港画家石家豪,更将传统工笔重彩人物画加以变奏和注入新意境,并牵起了新一辈画家的兴趣和重新诠释,缔造了一股独具香港当代文化特质的气象。
 
石家豪(一九七○年生)在中学时期开始接受基本的视艺课程训练。他在一九八九年考入香港大学建筑系,学习建筑的美学意念、设计等。其时在系中兼课的包括曾从香港新水墨画大师吕寿琨习画的画家李维安,石氏随他学习中、西画;写生及从字帖中探究书法。然而不久他便察觉其脾性并不适合学习建筑,于是便于一九九○年改考入中大艺术系的四年制术科课程。课程科目是多元化的,包括东西方艺术的实践创作和历史研究,也出外拜访艺术家。当时全职或兼任的教授、导师有研究中国书画的学者如高美庆、莫家良以及艺术家如书画家李润桓、郑明、陈德曦,油画家吕振光,版画家钟大富,雕塑家张义,观念及装置艺术家陈育强等。在中国书画上,石家豪主要是随李润桓习山水、郑明习花鸟、陈德曦习人物;李润桓及张义则在书法、篆刻上予以他启发。石氏于一九九四年毕业,后于一九九九至二○○一年间在系修读硕士学位。二○○三年他获香港艺术双年展奖项。在石氏学习和创作过程上,尤以随内地移居香港、精擅人物画,一九八四至一九九九年在艺术系任教的画家陈德曦(一九三六─二○一二)所习人物画的体验和创作,启迪他踏上重塑工笔人物画的道路,开拓个人风格和新局面。
 
陈德曦的教学方法自成一套,他觅得一些古代名家的人物画如顾恺之“女史箴图”、唐周昉“簪花仕女图”、唐佚名“八十七神仙卷”以至明末木刻版画“水浒页子”的线描画本和画册等作传统模式的教学,教授白描人物画和设色技法,同时也传授意笔人物,令石氏对古代工笔人物画深入了解,后专注于钻研工笔人物。石氏毕业后得到机会在香港嘉图画廊举行展览,此后也曾举办多次个展,其独特的人物画风,别开蹊径,取得成就和备受青睐,开始他迈向为职业画家的道路。
 
石家豪的工笔人物是承传了古代人物画的线描和设色技法而蕴含鲜明的当代语境,其题材亦别具独创精神。如他一系列以香港地标建筑如中环中心、中银大厦、信德中心、环球贸易广场、国际金融中心等以女性造型为主题的作品,移用建筑物外观为衣装;加以不同手势和姿态来将画作拟人化,借建筑来表现传统仕女画造型和手法;建筑物的窗格、肌理沿自唐宋仕女画服饰上的图案纹样,而各人面目表情基本上一致,施以细腻线条勾勒和重彩设色,赋予拟人化建筑不同的个性。他的画作也常以人物弔诡和奇特造型体姿来暗喻男女、同志、跨性别、双性间的暧昧关系。身份和角色的转易也是其人物画中多所探索的议题,如一系列以电影人物周润发、张曼玉,歌星邓丽君为主题的工笔重彩、铅笔画作中,人物穿着不同服装,置于不同场景中,透过其各异的姿势造手,反映了不同角色的个性、象徵寓意和社会意识。非商品化和历史人物题材也出现在他近年的作品中。香港人素来不大着重历史,而他借用清末政治人物包括慈禧太后、光绪皇帝、李鸿章、袁世凯等的造型创作一系列木颜色纸版画;以至在去年由香港视觉艺术中心举办“邂逅老房子”艺术计划中与其艺术团队于孙中山纪念馆中一系列描绘孙中山在日本、香港、南洋的活动的画作中,重新演绎这些人物的角色个性、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石家豪的工笔人物画风格及讽喻性令人联想起日本浮世绘木刻版画、动画和漫画,然而这些艺术作品给予他的启发只是其世俗化、平民化的题材和人物造型、鲜明设色和某种变形风格。溯本寻源,其人物画风格仍是源于中国工笔重彩和当代主义的完美糅合。
 
石家豪在人物画上的创新和成就,以及其画在艺术市场殊受欢迎,影响不少后进重新探索工笔重彩人物画,从民间化的题材、社会议题、讽寓意识、日常事物、玩具童话切入人物画的创作,创出一股新风的新晋画家。
 
註:“称身大厦——石家豪的工笔人物画”于六月十六至二十四日在香港艺术中心(香港港湾道2号)三楼实验画廊展出。

责任编辑: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