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父亲”与“爸爸”不是同一个词?

2018-06-19 09:26:48大公网 作者:吴念兹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父爱不限于称谓之别/资料图片


台湾的作家刘墉在其散文中曾写道:“或许女儿真是父亲前世的情人吧!所以,父亲会把女儿的男朋友看成敌人;所以,父亲会在牵女儿走过红地毯时哭成个泪人。”几句话就把父亲对女儿的偏爱,以及父女间的亲密真切地表现出来了。都说父亲形象总是严厉和不善表达,但面对自己的小棉袄,恐就毫不吝惜他的疼爱了。也难怪能够在父亲面前大胆表露感情的,多数是女性。比如冰心写过这样一节诗:“父亲呵!/我怎样地爱你,/也怎样爱你的海。”海是父亲的宽容,同时亦代表这一家庭的开明和睦。其父是参加过甲午海战的北洋舰队副舰长,曾在李鸿章创办的水师学堂就读,而他在学堂的老师正是中国近代的启蒙思想家严复先生,所受薰陶不问可知。父亲对冰心的百般爱护,至少从她没有依从封建思想而裹出一对三寸金莲来便可见一斑了。
 
不过话说回来,父子之间很难复制出这般直接、深情的表达。或许父子之间更多的情况是,儿时亲如兄弟,老来情似故人,到了而立之年,自当四处奔走、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唐代诗人王建有诗曰“来时父母知隔生,重着衣裳如送死”,孩子上战场建功立业,父母却得做好今生不复相见的准备,倘若有幸载誉归来,其情其景岂不恰如重遇故人?顾城也在诗中和父亲告别:“我们将各自奔向远方,/让友谊将我们联接,/愿我们再见在海洋”。他的父亲顾工也是诗人,顾城的成就和打小接受家庭的文学教育是分不开的,可这对父子的结局竟是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剧,令人唏嘘。另一位朦胧诗人北岛也在给父亲的诗中写过:“你召唤我成为儿子/我追随你成为父亲”,相比於“爱”这个字,用“召唤”和“追随”来形容父子连心再妥切不过了。
 
虽说现代诗对父亲的书写远比古典诗更多、更直接,但向父亲表达感情直至现在也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纵然写诗,亦不得不面对难言、少言的状况,要以极简练的话语传神、表现感情力量。譬如在李少君的《傍晚》,所写不过是儿子喊老父亲吃饭这麽简短的对话,但诗人说“我每喊一声,夜色就被推开推远一点点/喊声一停,夜色又聚集围拢了过来”,直到“父亲的答应声/使夜色似乎明亮了一下”。一呼一应,字里行间,留下了多少温暖,一个父亲就是这样照亮了另一个生命的黑暗。在我看来,父子之间感情的传递就在於此一呼一应之内,朵渔也曾写过:“当我叫一个男人父亲时我觉得他就是整个星空/当一个男孩叫我父亲时那是我头上突生的白发”,父子之间的陪伴竟是如此静谧,亦如此短暂。
 
有趣的是,还有一位诗人汤养宗一反常规,认为“父亲与爸爸绝不是同一个词”,在“爸爸”的呼叫声中他听到石头、钢筋、混泥土,听到这些召唤着一座摩天大楼的孩子,但他的“父亲”却只是一只“领着我在泥土里忙碌食物的蚂蚁”,“像我这样一个从小就跟着父亲上山砍柴/半夜就挑着海蛎肉进城贩卖的人/你一定要我跟着你喊爸爸,我喊不来”。爸爸和父亲真有意义上的区别吗?可无论你选择了哪一个词,谁说在这一声叫唤中,不应多置一份珍重与敬畏呢。

责任编辑: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