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港式莎剧《好冤家》

2018-07-10 03:16:59大公报 作者:陈剑梅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香港电影资料馆邀请我在元宵那天做主持,在一个特别的放映会後演讲分享,电影是华侨和华达在一九五九年出品的《好冤家》,内容改编自莎士比亚的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可是,《好冤家》却是一部喜剧,由当年很受欢迎的年轻及实力派演员包括张瑛、夏萍、梁醒波、黄曼梨等主演。很喜欢这个邀请,因为感觉跨文类的阅读,很具挑战性,然後一口答应了。

  这部粤语电影与莎剧一样都展示了南方与北方人作邻的矛盾。莎剧开宗明义便以南北两大家族的家僕不和作为焦点,展示生活文化的差异,人与人的隔阂,以小见大,暗示两个族群的矛盾。因此,剧场一开始便发挥很大的能量,突显人物之间的衝突。莎剧也是为平民而写的,低下阶层人物的对白,非常粗,很生动。然而《好冤家》的家僕只是担纲閒角,甚至没有什麼对白。反而两家分别都有远方亲戚帮手打理家务,他们在市场上碰面,互生情愫,在花园隔离相望会表达爱意。在电影中,他们的爱情比男女主角得到更深刻的描述。

  莎剧中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是激情澎湃的,《好冤家》的爱却是温柔敦厚的。前者在戏中有行夫妻之礼。後者却是细水长流式的纯真关係,两人只会一起踏单车和喝咖啡。电影中年轻爱侣的死,亦只是一场戏中戏,最终以喜剧收场。粤语电影版本的激情戏份都落在两个家庭的中年家长身上,所以此片原则上并非青春爱情电影。四个中年父母亲一直显得很有气势,资深演员独领风骚,才是电影成功的主因。

  香港粤语片的伦理价值观明显地有别於莎剧,这一点不用多加解释了。更有趣的是,究竟为何粤语片中被描述为不智和不道德的人都是中产的中年人呢?这是与战後五十年代香港社会的经济发展有关。北方的富户移居香港,带来了财富,亦带来了社会的矛盾和衝突。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