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物 累

2018-07-16 03:16:54大公报 作者:李忆莙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喜欢小物事,是有那麼一点点恋物癖,尤其喜欢中国製造的文玩。这些造型各异的文房器物,大多雕琢精细,非常漂亮。虽说可用可玩,但多数是用不着的。比如印章、印盒、笔洗、墨、砚等等。至於用在书桌上作摆设,还真的不切实际。书桌已够小的了,再摆些东西,岂不是更为不便。

  好在这些东西都有一个布製的盒子,多数是织绵的。裏面先铺上一层棉絮,再缝上一层白绸,做成符合物器的体形,把它置入,就像一张婴儿床般地柔软舒适,既安全又温暖。

  每次打开盒子,总为这麼的一个盒子而感动。是感动於这分细心的呵护。不由地也小心翼翼起来,是不忍心惊动,深怕会破坏了凝聚在其间的良辰美景。

  故而,我的抽屉裏有很多个织绵盒子。裏面装的并不是什麼珍宝,不外是一些图章、墨、内画鼻烟壶、石、骨、牙雕、玉珮之类的工艺美术品。不值几个钱,却因“睡”得太安稳了,总不忍心将它们取离那张软绵绵的“床”。便集中放在抽屉裏,有空时取出来看看,赏玩一番,然後再放回原位。

  这些东西,说是半新半旧,其实在我的抽屉裏已经历了不少年月。更由於我的念旧惜物,这些物件转眼成了旧藏。买的时候,是在那个商品根本没有包装可言的年代,却有着一分如此细緻的心意。也许,是因为曾经经历过那麼的一段文化被摧毁的十年浩劫,大家都有弥补的心意,想作出一番偿还吧,同时顺便提醒一下:丝绸是咱们老祖宗的发明,是人类文明的杰出贡献,等同薪火,是要传承的。

  回首过去,如今世道不一样了,唯独织锦不变。在机杼旁,中国人走出来的是一条古老的丝路。多少年了,仍然不过时——喏,最近中国提出建设“一带一路”的重大战略,借的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名称,衍生二十一世纪新经济构想。而我,最不懂得的是经济,所想到的是有关丝绸之路的历史、特徵、宗教、文化艺术及人物方面的传播效果。当然,经济繁荣,必带动新一波的文化流通。这好比当年的那一页沧桑史——莫高窟的藏经洞被打开了,裏面所藏的经卷古籍何止芥纳须弥,小中见大?它更为震撼人心的,应是那可容纳整个世界的人生大智慧吧。

  人生来到这个阶段,体会已然不同了,终於明白物事比生命持久,所有的一切都是身外物,终将成为负担,是人生无形的苦役。莊子的“无天怨,无人非,无物累”,谁不懂呢,只可惜知易行难啊。

  从织锦盒裏的物累到那一匹匹的织锦丝绸,要说它是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也无不可。丝绸历史之久远,可从丝路出土的文物说起——丝绸是线索,一针一线地沿着丝绸之路探究,你会发现日本人最倾心於这条路。或许吧,是想证明在千年前,日本人已经到过中国。至於要证明些什麼,我不甚了了,反正丝路嘛,凭的就是丝绸。而丝绸在日本的历史上佔据了怎样的位置?我知识浅薄,所知零蛋。即使有志考古,也不是日本,这是实话,也是题外话。

  绚丽的织锦,无论远观近看都美得无与伦比。特点是喜气洋洋,可惜在现实生活中,它总派不上用场,且日渐式微,就更遑论可用来做日常穿着的衣料了。在我们这裏,除了酒楼的服务员,有谁会穿织锦?尤其织锦旗袍,那只能是工作服,也只有穿在工作的範围以内。

  至於蓬门未识绮罗香,则是贫家女的罗愁绮恨了,与织锦无关。但它仍佔有一席之地,只是最精彩的部分已黯然失色。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