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地下的“清明上河图”/姚文冬

2018-07-17 03:16:56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水浒传》裏多次提到“北京大名府”,如,蔡京的女婿梁中书就在北京大名府做官,梁中书为蔡京準备的生辰纲,半路被晁盖、吴用等人智劫;宋江仰慕豪杰卢俊义,设计逼上梁山,卢俊义的家就在北京大名府。我一度以为,这个大名府,是北京管辖的一个州府,相当於现在的地级市。

  实属谬误。这个北京,并不是现在的北京。读《宋史》得知,北京大名府,乃是宋代“四京”之一(另三京为东京开封府、南京应天府、西京洛阳府)。宋仁宗为抵禦辽国,採纳宰相吕夷简的意见,将大名府建为陪都,钦定为“北京”。当时的大名府,耗资巨万,费时六年,改修外城、增建宫城,建大型宫殿、置百官,规模宏大壮观,“略如都城”,成为北宋北部的政治、军事、经济中心。据史料记载,当时大名府人口逾百万,城建亦不逊於开封,应是当之无愧的“一线城市”。

  这座繁华的都市,有大运河穿城而过,像一条飘带装点着城池,具有城河互动的完美城市形态。不仅军事战略地位重要,由於位於水陆交通要道,商业尤其发达。此外,人文文化浓郁、历史厚重,寇準、包拯、文彦博、王钦若、欧阳修、苏辙、黄庭坚等名臣均曾在此为官。王安石出使辽国途经大名府,曾留下“朱颜使者锦貂裘,笑语春风入贝州,欲报京都近消息,传声车马少淹留”的诗句。北宋三朝名相、魏国公韩琦晚年曾镇守大名府长达五年,廉洁奉公,勤政爱民,留下千古传颂的美名。

  那麼,这座气势恢宏、繁华富庶的大都市,如今在哪裏呢?

  来到河北大名县城东六公里处,有一个大街乡,大街所在,即是宋代大名府的市中心,历史上曾叫“旧城大街”,东西南北,分别有四个名字整齐、对应的村莊──东门口、南门口、北门口、铁窗口,村莊所在之地,曾是这座古城的四道城门。沧海桑田,一千年前的繁华都市,如今变成了方圆几十平方公里的农田,之间村莊稀疏,也没有什麼大型工厂。这便是大名府遗址。大名府是怎麼消失的呢?

  原来,明朝建文三年,一场大洪水淹没了大名府,结束了千馀年的雄壮历史。因是一次性水毁,洪水在十七个小时之内便将城市淤没了,而且,淤没之後几百年,原址并未重建过,所以,古城很可能在地下较好地保存了原貌。科考探明,在地面四米之下的河沙中,城内建筑、街区格局如旧。与北宋的另三京相比,东京已被现代开封市压在了下面,洛阳的宋城遗址南半部也被压在地下,商丘(即南京应天府)则在明朝进行了重建。因此,埋在地下的大名府,当是原汁原味的北宋都城了。

  在大名县,处处可见古城的痕迹。大街村、鱼营村的地下,经常挖出残砖碎瓦;东门口、南门口、北门口、铁窗口等村周围,依稀可见古城墙的痕迹;前东门口村有几十户人家,世代居住在南北二百多米坍塌的老城墙上,这片民居有个奇特的名字——“城上”。更耐人寻味的是,四个村莊围绕其间的,有一个双台村,是当时宫城所在的位置,除此,便是一望无际的农田,没有别的村莊。四个以“口”命名的村莊,依然像四座城门,守卫着地下的都城、宫城。何以後人建村,不偏不倚地选择了四个城门为村址,还在宫城位置建了双台村,或许,历史冥冥之中,以这样的方式为自己做了标记?

  站在冀南的旷野,浮想联翩。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为後世留下了东京开封的自然风光和繁荣景象,而与东京齐名的北京大名府,有朝一日见天日,该是一幅地下的“清明上河图”吧。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