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租置计劃 公屋怪物/过来人

2018-07-18 03:17:01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如果问一句:香港今天究竟有多少人口住在公共房屋?相信很多人都答不出个正确数字,这也难怪,因为近年香港的公共房屋发展实在速度惊人,令不少本来住在私楼的市民都迁入其中,但即使如此,坊间对公屋的需求依然有增无减,令轮候上公屋的年期由政府承诺的三年延长至超过五年,成为香港历史上公屋需求最紧张的日子。

  其实,政府本身也未必可以提供一个公屋居民的準确数字,但说超过一半香港人是公屋居民就肯定没错,因为在政府的房屋策略概念中,所谓公屋除了出租房屋之外,还包括政府资助的居者有其屋、夹心阶层住屋和中转房屋等。

  说来也奇怪,本来居屋与夹屋可以在市场上自由买卖不足为奇,但奇就奇在有部分以出租形式的公屋单位也可以在市场上转售图利,这就有点不合常理了。如果要问点解,就要追溯到回归前,当时的房屋部门突然推出一个租者置其屋计劃,同一幢公屋大厦除了收取居民租金之外,还可以让居民选择以市场价格两成左右的代价购置获编配的单位,这个政策一出,不少公屋居民就转租为购,令同一座大厦出现两种业权,成为公屋史上的一种怪物,幸好这种形式的公屋为数不太多,否则将来重建时就会产生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为了保障居民安全,在九十年代後兴建的公屋大厦在地下电梯大堂都设置了款式统一的大闸,并且由房委会安排保安员二十四小时驻守大堂,又透过闭路电视全天候监察每部电梯的状况,而为了减少閒杂人等进入各楼层,各单位的信箱都统一设置在大堂,如果有人需要送货上门或者登门造访,都必须向当值保安员登记,以防止匪徒有机可乘。

  总之,今日的公屋管理比以前已经有了很大改进,说明房屋政策也必须与时并进才能赢取民心。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