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最好吃的菜/林 莹

2018-07-30 03:17:16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记忆裏的美食都是妈妈做的。想起蔡澜先生说过的那句话“天底下最好吃的菜就是妈妈做的菜”,真让我由衷赞同,且心嚮往之。

  “酥肉粉条汤”,这是我妈妈最常做的一道菜,即用麵和鸡蛋搅成蛋液,裹在切好的鸡肉或猪肉块上,下油锅炸,之後放入汤锅炖,炖到八九分熟时,加入泡发好的家乡产红薯粉条,炖至全熟时,再加入从自家地裏鲜摘回的豌豆尖,稍稍汆烫即可。盛入碗中,只见酥肉煮至烂熟,汤汁浓白,红薯粉条根根爽滑,似果冻般半透明,豌豆尖清香鲜嫩,在冬日裏吃上一碗这样的酥肉粉条汤,真是暖胃又暖心呢。

  妈妈每年都会自製豌豆豆瓣。开春时在田间小径两旁的零星空地上撒下豆种,摘过很多茬豌豆尖後,待豌豆荚成熟即可将之收回晒乾了。将豌豆洗淨,加盐、酒麴、嫩薑块,放入罎中密封数月即可。开罎食用时,还要淋入自家榨製且炼熟的菜籽油。我喜欢用它来下饭,更喜欢吃妈妈煮的麵条,家乡的麵条雪白绵长,口感甚好,煮到八成熟即可捞入碗中,面上放几棵汆烫过的青翠欲滴的豌豆尖,撒上一些碎火葱末,淋上一瓢妈妈做的豌豆豆瓣酱,拌匀即食,鹹香可口,回味悠长。

  妈妈身体不太好,常年在老家养病,是外公留下的老房子,甚小,只有两间房,没有围墙。妈妈养了两隻大白鹅,鹅笼就放在门口左侧的屋簷下。妈妈养的鹅很贴心很听话,夜晚有什麼人经过,牠们都会高声大叫,像护家犬一样忠心,每年下不少鹅蛋,妈妈总是捨不得吃,将之洗淨浸入盛满盐水的罎中,做成鹹蛋。待我们回家过年时,再取出,煮熟,切成两半装盘,蛋清雪白,蛋黄橙红,油浸浸的,鹹淡适中,下饭正好。後来,我再也没吃过那麼好吃的鹹蛋了。

  家乡产水稻,多水田。冬季时,水田裏没有作物,鱼倒是不少,有“花脸巴”、“白片”、“连巴郎”什麼的,我都不知道学名。我最爱吃妈妈做的白片,我们称之“相料鱼”,将白片洗淨,整条放入锅中煎至七八分熟,再加很多的芹菜末、蒜苗末、生薑末、蒜末、泡椒丁,与鱼一起烹,鱼味与众多的佐料味完美融合,鲜香无比,用烹鱼的佐料拌麵更是别有一番风味。

  离家日久,这些记忆裏的美食在脑海中越发鲜明了。不是什麼名贵的材料,也非名厨所製,思之却让我心心念念,唇齿生津,只因为,这些美食都是妈妈做的啊,一粥一饭、一果一菜都有妈妈的味道,有满满的没有诉诸语言的深浓的爱,让我在漫长的路上心生温暖,心怀爱意,无畏无惧。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