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前辈与旧书\吴念兹

2018-08-15 03:16:57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蔡炎培诗集《中国时间》\资料图片

  美国文学批评家哈罗德.布鲁姆曾提出过一个广为流传的概念,即“影响的焦虑”,大意在於强调每个作家都身负前代作家的影响,或出於阅读上的潜移默化,或出於创作上的自觉模仿,且每个作家在写作当中都保有着超越前人影响的焦虑,只有从潜意识甚至意识裏固有的範式挣脱出来,才有可能建立真正个性化的个人风格。从这个角度上说,不论是同代作家还是不同代际之间,都不可避免地相互参考又相互竞争。不过,在香港作家们身上,我却一次次见到他们在彼此尊重之馀还有一份特殊的友谊。比如,有一次在研讨香港青年文学的学术会议上,前辈诗人饮江不辞辛苦大老远赶来报告,他的演讲并非“推销”自己,而是介绍一位在他看来被低估、未受到重视的青年诗人周汉辉,并解读其诗作《礼仪》;而青年学者、小说家唐睿也利用自己部分演讲时间来朗读、推介饮江的代表作品《鹹鱼店》。会後众人皆感慨香港文坛前辈对後辈的提携、後来者对前人的了解与爱戴。又如这些文坛前辈在青年作家中间都有亲切的昵称,大家都会热情地把饮江称作饮江叔叔,又把另一位前辈诗人蔡炎培称作蔡爷。

  隐约记得去年在上海街的艺术空间“碧波押”,一众本地诗人举办诗会,蔡炎培便有出席并朗读自己的作品。碧波押有两面是玻璃墙,由内向外看,人群湧动如激流,在那裏读诗不止是闹中取静,更像是捡拾被冲散的词语,简直是一件行为艺术。蔡爷以衬衫西裤打扮郑重其事,头上一顶鸭舌帽则格外抢眼、可爱,衬托他言语间一份童心。与一般的场刊不同,蔡爷提供的是诗作手写稿的複印本;字迹工整却灵巧,用笔如用心,从容洒脱而有节制。场刊所收录的包括《夏至》、《思念》、《白髮》等诗,当中印象最深的莫过於蔡爷诵读《思念》时神采奕奕的样子。“思念是一个人/在什麼地方见过/她的眼睛有云/她的脚尖有海/云和海之间/我跟你一辈子恋爱”,这首诗写在一九八一年,以精炼、有节奏的语言带给我们丰富的画面和激情。你彷彿见到“她”就在眼前,脚踩着记忆裏掀起的波浪,手舞足蹈便开出了朵朵浪花;有时抬头望着湛蓝天空,分不清那样的蓝是天还是海,分不清那样蓝的思念是你记挂着“她”?还是“她”也想起了你,就像眼眶中飘进了薄云。诗人的声音时而轻柔时而高亢,那一辈子的坚定由他来传达再合适不过了,他的赤诚与热情真教人感动,他曾说“我的大半生都只为一个思念而活着”。除此以外,蔡爷的诗夹杂文言、书面和白话,他的朗诵同样在国语乡音之间来回切换,他读起诗来,与其说是朗诵不如说是吟唱了。

  前不久又翻出饮江叔叔和蔡爷的诗集来看,或许就集子本身的特色而言,後者更胜一筹。这是因为手头的这本《中国时间》把诗歌与插画融合在一起,各篇诗作後,另邀请了蔡浩泉、黄仁逵、蔡义远在同一标题下展开跨界的艺术诠释。绘画如何了解诗意、又用它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的确是值得深入讨论的课题。从另一角度说,许多旧书人们买过、读过便忘了,最後不仅掉进故纸堆,且这些曾经的创意、与众不同的呈现诗歌之法也不再受人重视了。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