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悬挂风球 确有其事/过来人

2018-08-22 03:17:00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在七十年代之前,天文台的确是将风球悬挂出来

香港地处南中国海前沿,在夏季经常受到台风威胁,因此英国人占领香港之后,自一八八四年开始,采用一套以圆柱形、球形和圆锥形为信号的系统向港内船只发布关于热带气旋情况及大约位置的消息。当热带气旋迫近香港四百海里(现时改为八百公里)的时候,则鸣炮警告居民烈风将会吹袭本港。一九〇七年开始,用燃放炸药的巨响代替鸣炮的方法。一九三七年,本港最后一次使用此方法。

一九一七年,本港初次使用一至七号信号代表风暴情况。其中二号至五号分别表示烈风将会由西北、西南、东北或东南四个方向吹袭本港。一九三一年更改为一、五、六、七、八、九、十号,其中五号至八号分别代表来自上述四个方向之烈风。一九五六年开始在一号戒备信号及五号烈风信号之间加上三号强风信号。

为了避免引起公众之混淆,由一九七三年一月一日开始,五号至八号风球分别由八号西北、八号西南、八号东北及八号东南四个信号代替。这信号系统一直沿用至现在。

热带气旋警告信号最初之用意主要是为了方便航海人士。然而经过多年之后,此信号亦广为大众所采用。

自一九四六年至今,香港发出最多八号烈风或暴风信号的年份分别为一九六四年、一九九九年及二〇一七年,各五次。战后十号飓风信号发出纪录为十五次,最近一次为二〇一七年强台风“天鸽”。

香港人一提风球,都喜欢用“悬挂”一词,这与当年香港天文台的确悬挂圆柱形、球形和圆锥形组成的信号,向港内船只及市民发布有关热带气旋的威胁程度有关,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全港共有四十二个信号站。

然而,近年来电视台及互联网能够即时又准确的播报天气,最后一个讯号站于二〇〇二年在尖沙咀关闭,悬挂风球时代正式结束,但“悬挂”一词却成为港人的习惯用语。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