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红楼梦》里看中秋

2018-09-25 03:16:51大公报 作者:陈绮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红楼梦》有多个章节描绘贾府庆中秋,在电视剧中还原\资料图片

一直都觉得中国的节日特别浪漫─春节为了团聚迎春;元宵为了花灯;清明为了先祖;七夕为了爱情;而中秋则是为了月亮。思来想去,像我国这样为了月亮而过一个节日的,恐怕全世界再没有第二个国家了吧。
 
《红楼梦》作为中国四大名着之一,写尽古人的风俗礼仪,中秋自然也是书中少不了的重要节庆之一。中国人通过“春祈”祈求丰收,通过“秋报”答谢神只的庇佑。因此与农事密切相关的中秋节,除了感恩天地赐予的同时,对自我价值实现的期许也是中秋的重要意义。《红楼梦》中,首先就通过贾雨村这一人物形象表现了这一涵义。
 
在开篇《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中,贾雨村进京应考,因盘缠无着,只能苟存於甄士隐家附近的葫芦庙卖字为生。中秋之夜,甄士隐邀请贾雨村酌酒赏月,贾雨村先是以一联“玉在匮中求善价,钗於奁内待时飞”向甄士隐表明自己的抱负,又吟出一首中秋诗:“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表现自己的才情。甄士隐听了大叫:“妙极!”当场以五十两白银并两套冬衣赠与贾雨村助他赶考。这里甄士隐对贾雨村的知遇之恩与以后贾雨村的忘恩负义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对於这一段的中秋描写,脂砚斋批注道:“用中秋诗起,用中秋诗收,又用起诗社於秋日。所叹者三春也,却用三秋作关键。”说的就是《红楼梦》的结构是以中秋节起,以中秋节收,一个中秋节,是决定《红楼梦》的关键走向。
 
第二次提到中秋节是在书中的第十一回《庆寿辰宁府排家宴见熙凤贾瑞起淫心》,几语带过。当时因给贾敬寿辰,王夫人等到宁国府表示祝贺,并探问秦可卿的病情。在尤氏的话语中,读者可知贾府中秋节会玩到半夜,而秦可卿则是在中秋后就得了病。
 
至於是如何玩到半夜的中秋描写就在第七十五、七十六回了。曹公用了两回篇幅来写,我们就可以更加清楚地看到明清时的古人是如何过中秋的。
 
中秋前一日,贾珍尤氏一早起来,“就有人回西瓜月饼都全了,只待分派送人”,贾珍第二天到荣府见了贾母,贾母告诉他:“昨日送来的月饼好,西瓜看着倒好,打开却也不怎麽样。”由此可见,八月十五有互相馈赠瓜果月饼之俗。又见贾珍吩咐:“咱们是孝家,明儿十五过不得节,今儿晚上倒好,可以大家应个景儿,吃些瓜饼酒。”说明,古人中秋会举行家宴,但按规矩宁国府贾敬去世,家人需守孝服丧三年,所以过节不可在正日,只能选在节前节后。
 
贾珍夫妻至晚饭后方过荣府来。只见贾赦、贾政都在贾母房内坐着说闲话,与贾母取笑。贾琏、宝玉、贾环、贾兰皆在地下侍立。“桌椅形式皆是圆的。”这一句不难明白,这是特取团圆之意,因为荣国府这边不用服丧,所以依旧会在十五正日举行家宴。在海南出长差的贾政今天也是特地赶回家来,可见中秋团圆在一个家庭中的重要性。坐席也十分讲究,贾母一定是正对明月,左边为儿子辈,右边为孙子辈。
 
席间为了增添气氛,贾母又想了个“击鼓传花”的游戏。“命折一枝桂花来,命一媳妇在屏后击鼓传花。花在手中,饮酒一杯,罚说笑话一个。”桂花在中秋也开得正盛,花香浓郁,游走席间,十分得宜。酒饭过后,“贾母因见月至中天,比先越发精彩可爱,因说:‘如此好月,不可不闻笛’。因命人将十番上女孩子传来。”“十番”是当时江南地区流行的民乐合奏,“十番上女孩子”是演奏“十番”的女孩。贾母不听合奏,要求“只用吹笛的远远的吹起来就够了。”月下赏笛,也是中秋乐事之一。
 
后又写到:黛玉见贾母犹叹人少,不似当年热闹,又提宝钗与母女弟兄自去赏月,想起自己无父无母孤生一人,团圆佳节里自然会对月伤怀,史湘云看到便百般安慰,於是两个人自去联诗。在《红楼梦》前半部,曹公大兴笔墨地铺陈联诗盛景。按照前文的约定,这个中秋节大家定是要聚到一起作诗的。然而这却是书中最后一次联诗,暗指贾府已然危机四伏颓势隐约。
 
黛玉湘云二人遂在两个竹墩上坐下。只见天上一轮皓月,池中一个月影,上下争辉,如置身於晶宫鲛室之内。微风一过,粼粼然池面皱碧叠纹,真令人神清气爽。湘云笑道:“怎麽得这会子上船吃酒才好!要是在我家里,我就立刻坐船了。”黛玉道:“正是古人常说的:‘事若求全何所乐?’据我说,这也罢了,何必偏要坐船。”湘云笑道:“得陇望蜀,人之常情。”对生活品质要求那麽高的林妹妹在中秋节能说出“事若求全何所乐”这样的话,也表现了她心境的变化,在后期,贾府颠覆,宝玉被迫娶亲,黛玉也开始走向灭亡。
 
时值中秋,桂花香,月儿圆,风轻露凉,这样的时刻本应是充满欢快情调的,但这一晚的中秋在曹公笔下虽美好恬静充满浪漫遐想,但又饱含着人世间的悲凉与无奈凄楚。《红楼梦》以中秋诗起笔开篇,又以中秋诗作为诗社结尾。中秋的月亮是隐喻,书中人物令人叹惋的命运才是隐藏在华美月光下最真实的体现。曹公才情如斯,百读百解,而这也是正是《红楼梦》经久不衰的缘由。
 
百年过去,大幕落下,中秋这轮圆圆的月亮依旧悬挂高空,一如中华文化依旧值得研习,华夏传统依旧为后世所保留。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