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千年醉兰亭/白头翁

2018-09-28 03:17:02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王羲之《兰亭序》确在老僧辩才手上。王羲之的后人为何至七代之后传给僧门?又是一桩疑案。有一说法是王羲之第七代子孙出家为僧,其法号为智永,智永出家就带走了《兰亭序》。疑案正在其中,王家有家规,为《兰亭序》定下的规矩是王羲之亲定。为何智永能把《兰亭序》带入僧门?王羲之家不乏传世子孙,若如此,家门允许?家族同意?家规变了?而这位智永和尚不但把其七世祖的《兰亭序》带进佛门,而且传出王家,把宅秘传给了他的佛门弟子辩才。疑案顿生。《兰亭序》秘传和尚辩才,辩才视之如命,从不示之於人。天下有人知?天子如何知?对《兰亭序》不知是祸是福?

  房玄龄不但是位政治家,亦是一位高深的阴谋家。他推荐的萧翼果然功夫老到。

  萧翼乃南朝梁元帝的曾孙,出身於帝王之门,修养不凡,城府极深,琴棋书画无所不通,诗词歌赋无所不精。萧翼入住会稽,每日似閒非閒总要去辩才所在的绍兴永欣寺观看壁画,有遊人问及,也点拨一二,渐渐引起辩才的注意。无意中交谈,辩才感到眼前此书生胸有文章,於壁画书法至通,遂看茶相待,交谈甚深。萧翼先只谈画,只谈壁画,后渐熟渐深方谈字,只说古字。辩才不知其机关,一步步顺萧翼设下的小路前行。有时两人说到兴致深处,辩才都要留萧翼饮茶吃斋甚至夜宿於寺。

  坦率地说,辩才开始喜欢甚至疼爱这位落魄书生,能让自幼出家年逾八十的老和尚如此动情,非萧翼不可。

  一夜风雪正紧。辩才与萧翼读书论画正浓,萧翼论起书法句句有力,字字有功,终於拿出几份王羲之的真迹请辩才老和尚过目,那正是萧翼在设计好整个方案后向唐太宗借要的王羲之手迹。辩才细看后称其确为真迹,但不是王羲之之精品、绝品。萧翼乘势而良感颇深:“《兰亭序》只闻其名,焉能一见?”八十多岁的老僧辩才按捺不住,才从大殿的樑柱上取出王羲之的《兰亭序》,让萧翼一看。至此,事隔数百年,《兰亭序》始在世露面。待辩才和尚外出之机,萧翼才盗走《兰亭序》。虽然官府给永欣寺无数钱粮捐献,但辩才一气之下绝食而去,也有说触柱而死。从此《兰亭序》进入皇宫,被唐太宗视为国宝。

  唐太宗似有远见,召天下临摹高手临《兰亭序》,现世上传之五大唐摹本,皆因李世民之远见,否则今人恐难见《兰亭序》。

  从唐太宗命人模仿了王羲之作《兰亭序》就可以断定,李世民已打定主意生要观赏《兰亭序》,死要《兰亭序》作陪。唐之五大摹本之《虞本》为唐代大书法家虞世南所临,与王羲之书法意韵极为接近,用笔浑厚,点画沉遂。《褚本》为唐代大书法家褚遂良所临,笔力轻健,点画温润,血脉流畅,深得兰亭神韵。还有《董绢本》、《定武本》、《冯本》,其中《冯本》乃唐太宗时内府栩书官冯承素号金印所临。据说最接近兰亭真迹。后世印刷出版和我们见到的皆《冯本》,因其卷首有唐中宗李显神龙号小印,故也称《神龙本》。

  真本《兰亭序》已随唐太宗去矣,至今已满一千三百六十年矣。

  多少人在想念《兰亭序》,多少人在猜测《兰亭序》,多少人在研究《兰亭序》,多少人在期待一睹《兰亭序》。

  王羲之让《兰亭序》醉倒多少人?王羲之让兰亭足足醉了千年有余。

  王羲之千年不倒,又醉倒千年……

(下)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