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女博士生的曼妙心路(二)/严诗喆

2018-09-29 03:16:54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如之前所说,我有两个主要的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思想史和文学。

这个研究兴趣的发现,主要还是得益於在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六年的本硕连读。“国学”这个专业设置,避开了西方现代学术的分科方式,也就是说,在这裏,我们进行的是当下很流行的所谓“跨专业”、“跨领域”的学习,毕竟在中国古代,并没有像今天将学术劃分为文学、哲学、历史学等,如此泾渭分明的科目,而是彼此贯通,同时内在自成体系。

硕士一年级的时候,我与同门随导师到天津做田野调查,在参观“饮冰室”之时,留意到梁启超在美学方面的研究,顿生兴趣。随后,向导师请教,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逐渐确定硕士论文的研究方向,即关於梁启超美学思想的中国古代文化溯源。也正是在这个时候,我发现了自己对近现代思想及文学的研究兴趣。

正因如此,我在申博的过程中,才会向自己联繫的导师提出想做“近现代思想”的意向,和老师商量、沟通。幸运的是,老师愿意给我尝试的机会,并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启发,使我在之前未曾下定决心读博的情况下,竟在一个半月的时间裏,面对一个全新的课题,赶出了两万多字的博士论文计劃,并準备齐全所有申请需要的材料,在截止日期前两天,将快递寄出,完成第一阶段所有的申报手续和流程。接下来就是材料筛选、进入面试、系裏审核、院裏终审、录取、準备註册手续、入学报到……就这样一个个流程地走下来。

一晃两年,有如流星般飞逝,刚刚完成了严格的QE资格考试,颇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人生中又闯过一关的成就感!回望来时路,我确实感恩和庆幸,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总能遇上给予我启发、引导和帮助的师长,遇到志趣相投、彼此陪伴的同窗好友,以及有家人始终如一的爱护和支持,当然还有上天的眷顾……假如没有他(它)们,我不会走到今天、来到这裏,也不会成长为如今的自己。

如果还是要将人生比作“旅行”,在这裏,我想说的是:首先,大方向是要确定的,并不时需要检查、评估是否过分偏离;其次,即便确认了大方向,就像确定走某条大路一样,你还是无法预知或提前确定路上将会遇到的风景,而这样的未知,恰是人生最美妙的地方。这也是我所坚持的“去想去的地方,做想做的事情,遇想遇的有缘人”这一信念的原因。

早在读大学之前,就对所谓“女博士”、“第三性别”的说法耳熟能详,这很大程度上是我在本科四年都没动过读博“念头”、在确认接受offer之前都无法明确读博“决定”的原因。对於这个旧得不能再旧、out of fashion的议题,既然提到,还是说两句吧。我认为,无论是读博,还是从事别的工作,或做任何事情,人和工作本身都具有多面性。若仅就读博而言,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方式和日常。

比如说,有的人可能会一天到晚都在进行学术研究,有的人能很好地平衡学术及其之外的兴趣爱好、个人生活,或者说,这两种情况可以集中在同一个人身上,只是体现在不同的时间、阶段而已。总而言之,我身边遇到的女博士们,不仅能活学活用、把学术工作做好,还能将自己的生活过好、过成自己想要的模样。美丽、智慧、能力强的女神博士太多了,即便不能绝对地说“最”,但肯定是我遇到的女生裏面综合素质高到一定程度或境界的一群人。所以,其实我不太能理解所谓“女博第三性别论”的理论基础及论据支撑。

对了,其实你认为,我们需要什麼,或者真的“缺”什麼了吗?在我看来,一切你拥有的东西,不论名、利、感情等等,需要考虑的价值及评估的关键在於,它们是否能够给你带来持久的内心安宁,以及“岁月静好”的由衷快乐。这道理大概与杨绛家喻户晓的名句—“人生最曼妙的风景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想要表达的意思相仿。所以,说到让大家很费心的感情问题,现在的我是觉得,单身女博们并非真的缺一位“男朋友”,正处於“旅行”途中的她们,不过想要尽情体味属於自己的人生旅程,同时,期待遇到那位真正有缘的同行者,以及与之相伴、随之而生的那些有缘的风景而已。由此,既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所谓“缺什麼”的疑问,那就儘管enjoy the journey,寻觅、欣赏、享受“在路上”的过程与风景,甘苦、冷暖,均是“旅行”的意义。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