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谈鼠色变/过来人

2018-10-17 03:16:54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谈鼠色变/过来人

  图:卜公花园内记述鼠疫的纪念牌 /作者供图

超强颱风“山竹”过后,港岛九龙及新界不少地方依然树木残枝堆积路旁,有些甚至已经腐烂及发出异味,造成严重的环境卫生问题,市民特别投诉老鼠的数量突然增加,有人归咎老鼠的巢穴被风雨摧毁,以致原本穴居的老鼠在光天化日下四处觅食,也有人认为是倒塌的树木成为老鼠的另一个安身之所,可以大量繁殖。但不管如何,鼠患日趋严重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对於老鼠为患,不少人谈鼠色变,因为香港在百多年前就经历过一次教人刻骨铭心的惨痛教训。一八九四年,香港在四个月内死了超过二千五百人,带来的深远影响远甚於二○一三年的沙士疫情。位於上环坚巷的医学博物馆,正是当年的病理研究中心,至今仍然记录了当年的抗疫历史。

鼠疫是什麼?它俗称黑死病,历史上因此丧命的人数以千万计。第一次鼠疫大流行发生在五四一至五四二年的拜占庭帝国,导致三分一人口死亡。第二次大疫情於十四世纪发生在欧洲,估计有近亿人因此丧失性命,更间接导致促成文艺复兴。第三次大疫情则首先於一八五五年先在云南爆发,继而传入贵州、广州、香港、福州、厦门等地,这些地方死亡人数就达十万多人。一八九四年五月十日,时任代理香港总督宣布香港成为疫埠。

当时的病者大多是来自上环太平山街一带的贫困华人,他们的居住环境恶劣,五六百呎的房间,可能要住上几十人,只用木板分隔。不少住户更是人畜共住一室,人在床上睡,猪在床下躺。而当时港英政府根本未有方法对付鼠疫,只是强制将患有鼠疫者隔离到医护船“海之家”。基於对港英政府及西医的不信任,加上有谣传上了“海之家”的华人一去不返,尸体会被磨成藥粉卖去欧洲等,华人宁愿死在家裏,趁 黑夜将尸体抛到街上,也不愿通报政府。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