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神 童

2018-10-24 03:17:14大公报 作者:白头翁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两小儿 辩日”难倒孔子,具有古人实事求是的教育意义 资料图片

神童自古有之,今亦有之,但其神奇似今不如昔。
 
能难倒孔子的儿童,应为神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日。一儿曰:我以为日出之时离人近,日中则离人远;另一小儿则辩曰:正相反,日出离人远,日中离人近。两小儿各辩其理:一小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另一小儿辩曰:日初出苍苍凉凉,及其日中时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把孔子考得无言以对,古之中外,此两小儿也。孔子也会由衷而赞:神童。
 
东晋皇帝司马睿的庶长子司马绍,有神童之称。三四岁时,司马睿皇帝常常抱他坐在膝盖上玩。一日,司马睿问他:长安与日,孰远?司马绍答:日远。闻有自长安来,未闻人从日边来。司马睿甚惊喜。二日,司马睿大晏群臣,为显耀其子,让群臣见识皇家神童,便当众问司马绍:日与长安相比,孰远?不料司马昭朗声应答:日近!司马睿大惊,问:何言日近?司马绍仰天望日,从容说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这小孩真行!
 
进过寺庙的人都见过布袋和尚,布袋和尚两侧有一幅传世之名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其原型为晚唐五代时期的和尚契比,在一千多年间,见过这位大胖和尚的,估计数以十亿计,但只有一位七岁的缶珂提出异论。据明人郎瑛记载:缶珂看到别人画的一幅布袋和尚,便在上面题笑一语。“行也布袋,坐也布袋;放下布袋,何等自在!”缶珂神童!
 
梁元帝更神乎。梁元帝出生就眇一目,瞎一眼,但却出奇的聪明。五岁就能背诵儒家经典《典礼》上半部,且能讲解,下半部竟然只翻阅一遍,站起就能暗诵。且博览群书,看过即背过,提笔下文,立马可待;吟诗作词,出口即成;常常语惊四座。七岁时就写一手好字,好文章。也有“段子”,他因相貌不佳,又有残疾。娶妻后,其妻不爱。有次化妆只画半边脸,心中甚奇,忙问原因,其妻傲然回道:“你只有一只眼,半边脸足矣!”没想到自幼为神童的人,竟然一时哑然。
 
唐高祖之子李云嘉,被誉为神童。他左手执笔画圆,右手画方,且画得方是方,圆是圆;同时口诵经史,目数群羊;亦在同时,打一腹稿,吟出四十字的一首诗;还是在同时同刻,用左脚写五言绝句,右脚写门上春联。这些动作同时完成,不但不出丝毫差错,还能让人由衷地,情不自禁地击掌称绝。真神童。
 
传北宋时方仲永亦神童,五岁就可随口作诗,且有品有味,一日其父驮着他在街头偶遇一老先生,老先生闻其有神童之名,有意考他,出一上联:子骑父当马。方仲永随口答道:父望子成龙。老先生当即称服。
 
王阳明,也被呼之神童。五岁之前,不知何故不能说话,但被带去听父辈诵经典似有所悟,待五岁一开口,竟然通背《大学》《中庸》等经典,神在能上坛开讲,对众儒士讲学,头头是道,让人心服口服,皆在心中称师。
 
曾国藩,五岁开萌,六岁能文,提笔文章;九岁能诗,开口即吟,能和文人秀才唱和。十岁即能作表,且文笔老辣,见其文皆疑为老吏之为,不服不行。
 
宋徽宗亦神童,五岁时随哲宗皇帝郊游,见一风景,哲宗令其先作诗,再作赋,徽宗随口即吟诗作赋;哲宗又命其挥笔题词,最后现场作画,徽宗无一不能,立时而就,博得满堂喝彩!
 
相传二十八代天师张继先小时聪明过人,诗词歌赋无所不能,且立时而就,见者无一不服。於是宋徽宗把他召到殿前问他:“卿居龙虎山,曾见龙虎否?”十二岁的少年郎立时朗声回答:“居山,虎则常见,今日方睹龙颜。”徽宗大喜。
 
想起元人脱脱主撰《宋史》对徽宗的评价:“宋徽宗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
 
中国古来神童似乎都是“文科”的,其实非然。耳详能熟的“曹冲称象”就是物理学科的。曹冲那年才五六岁,学龄前儿童,望着东吴孙权送来的大象,曹操问百官如何能称出大象的重量?群臣咸莫能答。曹孟德帐下能臣如云,看来皆“文科”大家,唯曹冲言:“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象可知矣!”曹冲真神童也。
 
南北朝时期的祖冲之,儿童时期观一先生进行数学演算,良久,对先生言,此乃无限循环小数,可不必再计算,并准确地说出循环的八位数字。先生不信,几昼夜苦算,终於得出结论,是八位无限循环小数,先生大惊,几乎拜倒,祖冲之谓中国古代数学奇才,数学神童,当无别论也。
 
又想起一句土话:小时候胖不算胖,长大压坍炕。文人不那麽说,秀才言:十岁神童,二十岁才子,三十岁常人,四十岁老不死。文人相轻,方见一斑。因为祖冲之就例外。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