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湧泉奇筑棉花堡/霍无非

2018-11-12 03:16:54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棉花堡美景吸引大批遊客/资料图片

  天上白棉云,地上棉花堡,用来比喻土耳其帕姆卡莱(棉花城堡之意),再恰当不过了。这裏地处土耳其的棉产区代兹尼兹省─是这个国家大理石、棉花、皮革三大出口产品之一。正值秋日,棉花成熟了,棉田裏绽苞吐银,白花花望不到边,与晴朗如洗,蔚蓝天空的棉团状云朵相映而对,趣意悠然呀。

  不止於此,这裏还盛产另一种“棉”。帕姆卡莱是个古地震带的温泉区,与东方的中国云南、日本等地相似,泉水与地震共存,如今只是温泉长流,而地震不常有。亙古不断的泉水从地震裂成的丘陵空隙湧出,水中富含石灰岩等钙物质顺流而出,那可是晶莹的“泉花”呀,漫过崖壁堤埂,远观白茫茫一片,宛若铺开的棉花和雪原,加上几分城堡似的形状,为世上罕见的奇特景观。

  滴水穿石,铁杵磨针,这种地表钙化现象非千年百年之功,而是万年造化,据说时光过一万年,地表的钙质才聚积一点五厘米厚,真是个细水长流的活儿,阐明了持之以恒事竟成的道理。这种白色钙化物还是衡量水流的参照物,银白莹洁之处,表明暗泉仍在湧动,“为有源头活水来”,如果变黑,则是泉眼枯竭的反映,以前曾有钙化物黑而变白的变故,证实地壳内部是在运动的。

  棉花堡已成为炙手可热的旅遊景点,数不尽的各国遊客云集於此,络绎不绝。进入白棉般的钙质地表,先得脱去鞋袜,赤足而行,这是约定俗成的规矩了,人人都要自觉遵守,一是为了景区保护,二是免得浸湿鞋袜。赤足走在洁白的“棉絮”上,这才体会到,脚下并不柔软舒适,而是“棉”裏藏“针”哪,脚板底挺扎的。细察之,原来是钙化物凝固着密集的波纹,微凸少许,非常坚硬,不惯赤足的人踩上去扎得龇牙咧嘴,举步维艰。但一会就发现,脚下钙化物有别,洁白色亮得相对舒润,而淡褐色的才像“钉子”,择路而行,可减少扎脚的苦头─委实起到一定足底穴位按摩之效。但是踏足水中呢,扎感全无,滑溜溜的须得防摔,真是咫尺之距两样地啊!

  一泓湧泉汩汩而至,顺着细窄的沟渠欢快流淌,渠边坐满泡脚的人,挽起裤腿,双脚入渠,尽情享受着温泉冲刷的快感,长期泡之,据说对皮肤病、心血管病等有疗效。距此约三百米,有温泉泳池,木桥躺椅,树影婆娑,想全身浸泡放鬆的人可去那儿。再看棉花堡这层层叠叠的湛蓝池水,由棉雪似的坝堤围着,一块块晶亮透彻,两相分明,如同弯曲的梯田,柔美的身姿展现无余。高坡之下,是一汪蓝翡翠般的泉水池,一半挨着洁白,一半接着土黄,水中野禽閒适游弋,她是棉花堡的“蓝眼睛”─土耳其人民锺爱的避邪吉祥珠宝,没有她的存在,棉花堡失色不少。

  泉如镜面,明鉴历史。距之不远的坡上,是始建於古罗马时期的希拉波里斯古城遗址,殿柱石雕,残垣断壁,昔日的恢弘喧嚣依稀可见,也是为了地底浩宏的温泉成繁华名城。只是活跃的地壳活动是把“双刃剑”,既有了泉,也造就了地震,祸福如影相随,史上数次强震使先人们诚惶诚恐,对再三重建心灰意冷,最终弃城而去。进入新千年,这一带曾建了众多的宾馆酒店,用来接待遊客,极大的用水量对温泉资源无异於强取豪夺,管理机构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后果,将区域内的酒店悉数迁离,还以一个宁静,这才归於本真,有效地保护这处世界文化遗产。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