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文华武英\祝勇

2018-12-06 03:17:52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李自成逃离紫禁城时,文华殿被烧成一片瓦砾。康熙二十二年(公元一六八三年),文华殿在明朝基址上重建,二十五年(公元一六八六年)建成。正德的学习经历,经常被清朝皇帝当作教育皇子的“反面教材”,如有不好好学习的皇子,师傅就会训斥他:“你想学朱厚照吗?”

  加油吧,太子

  清朝唯一的太子──康熙朝太子胤礽六岁起在奉先殿以西的毓庆宫学习,试图把他培养成德才兼备的接班人。胤礽十四岁起到文华殿“出阁讲学”,由皇帝钦点的讲官进讲。我在《故宫的隐秘角落》裏写:每天寅时,也就是凌晨四五点鐘,小胤礽就要揉着眼睛,从被窝裏艰难地爬起来,洗漱之后,在卯时──也就是五点到七点,伏案诵读《礼记》,讽咏不停。

  康熙叮嘱,“书必背足一百二十遍”,背足数后,令汉文师傅汤斌靠近案前,听他背书,待他一字不错,就用朱笔再给他劃下面一段,把书奉还到他手中,在一旁默然侍立。

  假如是冬天,胤礽上完早课,天色还没有放亮,宫殿犹如酣睡的动物,密密麻麻地潜伏在夜色裏,凌空而起的飞檐,好像弯曲的犀牛角。寒风穿过夹道,发出呜呜的长啸,就像是森林野兽的叫声,让年幼的胤礽瑟瑟发抖。假如是夏天,时近中午,暑热难当,学堂裏的师生却要衣装严整,不能有丝毫的懈怠,加之睡眠不足,不要说学生,就连先生有时也坚持不住,几乎昏倒。

  用过早膳,还有漫长的一天需要他熬过。这一天中,要朗读、背诵、写字、疏讲,还要骑马、射箭,几乎是按照礼、乐、射、御、书、数的“六艺”严格要求的,皇帝本人有时一天几次前来检查、考试。放学时,暮色已经笼罩整个宫殿。

  清代的皇子,幼龄时随母住东西六宫,到六岁入学之时,就要迁往乾西五所、乾东五所和南三所(统称“阿哥所”),统一居住、统一管理,有的直到成婚后,仍不离开“阿哥所”。乾西五所在御花园以西、百子门以北,而乾东五所在御花园以东、千婴门以北,二者东西对称,南三所在明代慈庆宫原址的北部,是三座东西并排的宫殿,绿色琉璃瓦顶,亦是取五行之中东方木主生之说,象征王朝的生命力长盛不衰。

  到雍正时,将皇帝寝宫移到内廷西部的养心殿,皇子们的学校也改在乾清门内东侧的上书房(也作“尚书房”)。康熙时,乾清宫还是皇帝的寝宫,因此寝宫之前的上书房还不可能作孩子们的教室。

  乾隆朝著名史家、曾写下“清代三大史学名著”之一的《二十二史札记》的赵翼回忆,他在朝廷担任内值时,每逢早班,五鼓响过,他就要入宫。那时的宫殿,四下漆黑,风呼呼地响着,朝廷百官还没有来,只有内府的供役,像深水裏的鱼,一闪而过。那时的他,残睡未醒,倚在柱子上,闭上眼睛小睡片刻,此时,已有一盏白纱灯,在黑暗中,缓缓飘入隆宗门,那是皇子在朝上书房走了。他感叹说:像吾辈这样以陪伴皇子读书为生的人,尚且不能忍受如此早起,而这些金玉一般的皇子,竟然每天都要如此。他感叹:

  本朝家法之严,即皇子读书一事,已迥绝千古……岂惟历代所无,即三代以上,亦所不及矣!

  乾隆之子永琰,在上书房度过的学生时代长达二十年。这二十年,是他与师傅朱珪一起度过的。后来朱珪外放,督福建学政,后来又先后担任两广总督、安徽巡抚等职,永琰想念师傅,时常作诗通信。

  永琰即位,年号:嘉庆。嘉庆四年(一七九九)初,太上皇乾隆驾崩,嘉庆终於召师傅入京,嘉庆见到朱珪后,拉着师傅的手,泪如泉湧。命值南书房,管户部三库,加太子少保,赐宅第於紫禁城西华门外。这一年冬天,调户部尚书,又为上书房总师傅,拜体仁阁大学士。

  朱珪辞世,嘉庆帝亲往恩师府上弔唁,但朱家“门庭卑隘,清寒之况,不减儒素”,寒酸之状与穷秀才相差无几。他四十多岁丧妻,没有续弦,一人独居而终老,嘉庆对他的评价是:“半生惟独宿,一生不言钱。”朱家宅门低矮破旧,御轿竟然抬不进去,嘉庆帝更加心痛,便步行进入,手扶着灵柩,痛哭失声。 (未完待续)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