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舞剧《刘三姐》月初在港上演/资料图片
十二月三日下午场舞剧《刘三姐》全场满座,这是我在楼下座所见。在演后座谈中,有人说从珠海过来看,亦有人说,住了香港三十多年,第一次来到文化中心看表演,见到香港舞蹈团与北京、南宁舞团合作如此精彩。
刘三姐乃广西僮族民间传说裏智勇女性,她以壮民“结亲先要摆歌台”特有风俗,唱山歌来与贪婪荒淫的“土皇帝”周旋,巧妙击破他要强娶她为妾的阴谋诡计。在民国时代,便已有舞台作品演出该民间故事。
一九六○年,“《刘三姐》文艺汇演大会”在南宁举办,竟然有二百艺团报名参加晚会。当地让每个剧团上台表演一次,花了二十多天,最后一百多个剧组参与演出。随后,广西几大彩调剧团联合排演的彩调剧《刘三姐》在北京等二十多个城市巡迴演出了五百多场。这无疑是平地一声雷,令全国民众亢奋,成为中国文艺史特别一章。
时任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主席韦国清打铁趁热,提议刚成立的南宁电影製片厂将《刘三姐》搬上银幕。惟该厂能力不足,要找长春电影厂合作。於是长影厂乔羽(编剧)、导演(苏里),连同美术(长影童景文、广影张起旺)、摄影(长影郭镇庭、广影尹志)来到桂林。他们首先破天荒创举,在灕江拍摄实景歌唱片,而那时候,歌唱片都只在片场拍摄。苏里继而破例,起用当时十七岁、不会唱歌的桂林戏剧学校学员黄婉秋来饰刘三姐。后来证明,她表演聪明、智慧、大胆、泼辣、敢於和地主鬥争的角色,较令人信服。
电影《刘三姐》唱歌佔全片六成篇幅,舞台原剧红星傅锦华幕后代唱,而对白则由长影著名配音员张桂兰代讲。其他配角和工作人员,都由适当高手担当,结果製作质素优良,上演时风靡全国,於一九六四年在香港公演,亦哄动一时,邵氏因此跟风拍了《山歌恋》和《山歌姻缘》。后来在一九七八年,《刘三姐》又隆重重演。
“刘三姐”题材的影视作品一直不断,而最大製作莫如是由张艺谋担任总导演的《印象.刘三姐》,在阳朔县城灕江与田家河交汇处建天然剧场,绿色梯田设观众席,座位两千个,一百八十度视野,从二○○四年至今,一直在演出。
今年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六十周年,於是各路精英齐来打造精品大型壮族舞剧庆祝,包括中国舞蹈研究所所长冯双白担任编剧,国家一级导演丁伟担任总舵手,还有中央舞蹈团主创和演员。今次新舞剧《刘三姐》来香港演出,阵仗不小,饰演群众的南宁舞蹈员先来港一个月,与香港舞蹈员重新磨合。最后,男女主角从北京到来领头。舞台布景用上电脑动画、特技效果等,由内地搬来,自不待言,至於精美而考究的服装,更不在话下。
导演丁伟在香港演出此舞剧,适应市场,加强表现剧中青春男女爱情缠绵场面,并採用西方流行歌舞形式,造出热闹、紧凑,色彩缤纷,声艺俱全效果。现场反应热烈,大部分观众看得肉紧,热情拍掌,我固然喜闻乐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