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木石图》归华 古书画受捧/张 茅

2019-01-13 03:17:46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苏轼《木石图》拍前备受世界级藏家关注,后由华人藏家以逾四亿高价拍得/资料图片

  二○一八年过去,农曆猪年即将来临,春节前后是鉴赏书法及国画的好日子,不少展览馆选在春节举办展览,喜爱收藏的人士也在将书画在客厅挂起,迎客到访拜年,以表隆重。

  过去一年,内地及香港书画市场价值上升,从二○一八年度全球书画拍卖精品成交榜单来看,收藏家的购买力依然强劲,改革开放四十年,书画艺术已建立稳定的市场地位。

  全年精品成交单榜上,最为瞩目的一件─苏轼孤品《木石图》,以四点六三六亿港币成交,惊动世界拍卖市场,誉为二○一八年度“皇极”。近来複杂经济环境引出的下调心理,因为这桩大交易重新找回信心。

  苏轼的《木石图》为亚洲拍卖场最贵古画,拍出的“天价”及画风之独特引起注目,且拍卖行证实买家来自大中华区,意味着该画流失海外多年后重新归华人所有,自然引发热话。

  常说艺术无价,拿这句话解说《木石图》恰当不过。这件水墨纸本之作,没有设色,描绘一株枯木,莊严屹立於怪异石头旁边,枯木枝桠与形态,如矫龙向太苍舞跃,后人观画,形容鱼龙起伏,气吞牛斗。树旁怪石如雷滚动,这样简约的画面,开启无限的想像,在苏轼的其他作品中少有这样布局。

  很容易使人想到画家身份,奇妙的吸引力大抵在此。苏轼集文人、诗人、书家、画家,而兼政治家於一身,在大宋江山独领风骚,这样一个非凡人物,偏是仕途波折,一生频繁迁调,没有一处地方安住,飘泊一生的阅历造就为历史风云人物,作此画时,把昔日朝中堂皇抛诸脑后,下笔为枯木,其势若鱼龙,意在画中,为画家孤品。

  《木石图》共有四幅题跋,由米芾、刘良佐、俞希鲁、郭淐四大名人观画后书写,丰富了画的内容及鉴赏性,提升画的艺术价值。

  米芾为北宋著名书法家、书画理论家、画家、鉴定家、收藏家,“米芾行书”在历代书法中地位超群,他比苏轼少十四岁,两人名气不相伯仲,米芾的书画在当今国际级拍卖场上罕见,价值很高,买下苏轼的画,同时买下米芾的书法,一石二鸟。且两“石”同在画中,苏轼画中有怪石,米芾爱石而为石痴,他探石成癖,一边画石,一边频呼“石兄”,与石头说起话来,路见怪石,又下跪膜拜,旁人见他癫狂拜石,叫他“米癫”。米癫为苏子木石题跋,难得的巧合。

  刘良佐山西大同人,明末至南明军事著名人物,爱骑一匹杂色花毛马,人称“花马刘”,曾是李自成战将,后投明军。他的题跋补充《木石图》出处。

  俞希鲁温州人,元代江南才子,学识渊博,曾任江山县令,镇江境内碑文多由他撰写。

  郭淐,明嘉靖河南人,精通书法,曾任国史院编修,主考官、礼部尚书等官职。

  《木石图》除了附有四人题跋之外,另有名人鉴藏印四十一枚,均为精拓,富鉴赏之娱。

  怎样鉴辨一幅价值数亿元宋代古画的真伪?对一家国际级拍卖行来说,不仅是市场货真价实,声誉攸关,且是对历史文化负责。佳士得书画部对《木石图》的辨真可谓小心翼翼,如履薄冰,从裱工上,对照故宫留下明代早期裱画,材料证明,此画由南宋到明朝之间已裱好。又从王厚之印章的骑缝章在两张纸与裱边之间盖上去,没有发现距离,表示没有重新裱过或动过。再从题跋印证刘良佐提到此画苏轼到润州写给友人冯尊师,冯以画示友,刘良佐得以过目。跋中提及冯尊师弃官入道,七十余岁而黑髮,文中脗合画的出处。一幅古画包括印章,书法、装裱等等工艺,体现中华艺术深沉底蕴。

  振兴文化艺术是中国梦一部分,随着国家发展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文化艺术无可避免高度发展,向大众提供丰富的文化生活,建立中国人的“文化自信”,提振民族精神。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书画拍卖市场不断成熟,已是国际艺术品交流主场,走向世界,观察书画市场走向,离不开国策的角度,即是说,建立“文化自信”,发展文化艺术丰富大众精神生活是国策一部分。目前,全国各地书画创作十分活跃,市场需求量大,释出的文化艺术生产力前所未见。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