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邓芬从艺的几位师长/刘 季

2019-01-15 03:18:02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南海昙殊居士从心先生邓芬,乃二十世纪岭南画坛最富成就、极具特色的仕女、道释人物、山水花鸟画画家之一。他的画艺,融会传统派及折衷派两者的长处,绘画的题材,各体兼善,胸怀高澹,故能独步广东画坛。画家张大千誉为“广东唯一国画家”,黄宾虹则誉之为“南海丹青有邓芬”。

  邓芬少年时画学的两位启蒙老师为其父亲之画友董一夔和张世恩。董夫子一夔,字起庾,光绪十年某科举人也,书法李北海,画能仿诸家山水,以黄瘿瓢用笔写人物,邓芬童年时侧身鲤庭,父执中多畸士,书画音乐杂技横通之人时有来往,午膳长具备,食客盈座,世丈吴筱云每与董夫子合作画,多绘花卉小景。邓芬未启蒙前每以白纸求董夫子画人物,尝为其绘戏猴图,猴子头戴高冠雀跃,妙笔生趣,并题词“上场时欢天喜地,下场时藏头露尾”,极尽讽刺官场之能事也。

  光绪二十六年(一九○○)邓芬六龄启蒙,启蒙当日,正其衣冠,顶红宝石花翎朝服念珠,两奚童挽红灯笼引导出正座,参拜天地圣人文昌,即授以幼学三字经,上致君,下泽民,扬名声,显父母,光於前,垂於后。随拜师奉上贽敬,礼毕筵席缤纷,贺客数百人,主母家礼物如书枱椅、文房、衣服、四季礼服、靴帽、书籍及亲友赠送珍贵状元及第金人物小景全座,端砚蜀笺,湖笔徽墨无算,实一时盛事也,据闻奉贽敬董夫子为五百两,当时可谓豪矣。

  至於邓芬的另一位启蒙老师张世恩(字泽农),是罗岸先的弟子,番禺人,画学渊源於宋藕堂。清末时期张氏长期充任广州时敏中学美术教席,有声於教育界,为邓芬母舅金曾澄先生(一八七九─一九五七)之稔友(金先生是著名教育家、诗人,曾任广州国立中山大学校长及於一九三○年至三二年间担任广东省教育厅厅长)。张氏善画山水、花鸟,设色妍丽潇洒,名重广东画坛,与居廉、何丹山并称“岭南三家”。据邓芬记述,张画仿上海朱梦庐,晚年成就较高,可追元人笔墨。宣统元年(一九○九),邓芬寓居天平横街时得其面授笔法(时张年五十余岁,芬才十四五岁),花鸟用粗识下笔,邓芬尝观其为父亲绘画摺扇便面,当时在广州福来居席中,张氏遣邓芬到博雅斋购颜色笔墨带往酒肆,同时倚於坑头小半几挥洒笔墨,忆其淨墨山水便面,寒鸦古木,极冷静天真,幽淡古雅,邓芬印象深刻,万分敬佩。

  邓芬少年时亦得到老辈吴埜(字筱云)亲传笔墨,其时吴先生居河南龙导尾,经常於邓芬太平沙宅中昕夕从事渲染,每画纨扇,单面花卉,设色鲜艳,虽居古泉氏为时下所尚,为吴不屑从俗好恶,能自出手法,与宋藕塘略出入,能窥徐黄门户,惜遗著无多,时人知者希始贵欤。吴先生亦精於雕刻,晚年所製榄核印章,深雕花鸟,巧妙无匹。邓芬於雕刻艺事,亦深受其影响。

  邓芬擅写荷塘小景,尤以“三笔雀”最为著名,他绘写雀鸟,粗犷精炼,落笔雄健,一笔下去,浓淡阴阳,呈现眼前,笔墨效果,活泼奔放,技法过人,为行内所羨。据说邓芬曾向温幼菊求教用粉之技巧,温氏笑说需索绘一幅《群雀争鬥图》作交换,邓芬果然就在温氏面前信笔落纸,随手写来,虽间中停笔,画后观之,一气呵成,而群雀姿态各异,无一相同,这种即兴创作过程,令温幼菊讚叹不已,遂将其得自宋光宝真传用粉秘技,传授给邓芬。

  邓芬祖籍山东高密,祖父啸筼公为同治元年王渔莊宗师经古取第一补博士弟子员,各艺俱佳,曾於广东任高官,乃五羊城望族。父亲邓次直,文笔超卓,深肖乃父,诗词楹联,传诵当世,曾出版《蛰庐集》。他喜与书画界文人雅士交往,也是诗词书法,篆刻名家易廷熹的老师。(易廷熹,又名季复,字孺,号大厂居士,广东鹤山人)易氏能文章,诗词奇古典雅,不假思索,摇笔即成。邓芬童年时得承易孺世丈赏识,经常追随左右,前赴文会。易氏对邓芬奖掖不遗余力。宣统元、二年间(一九○九─一九一○),邓芬就学南京暨南中学,当时校长为著名书法家李瑞清(字仲麟,号梅庵,又号清道人,一八六七─一九二○)。张大千於一九二○年从李瑞清习书法,故为邓芬学弟也。当年易氏在李梅庵学政署任文书,每星期邓芬都会造访易丈。易氏加入“南社”后,诗名远播,他又通音律、擅篆刻,於上海颇有名气。一九二九年四月邓芬应时任广东省教育部长黄晦闻之邀请,代表广东省出席於上海举行第一次全国美术展览。第一届全国美展,乃本世纪初中国美术界的大事,当时如诗人徐志摩、书画家叶恭绰、曾农髯、吴湖帆、丰子恺、徐悲鸿、黄宾虹等全国艺术界的精英云集此地,邓芬是次上海之行,得到易孺世丈引介给沪上名家,其绘画造诣及才华,得以展露人前,更奠定其在北方艺术界之地位及名声。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