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中环新蒲点── “大馆”/小 冰

2019-01-16 03:20:35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香港中环半山上的“大馆”活化了,成为一个旅遊热点,开张半年多,听说很有看头。台湾中央研究院的张力教授和夫人周素凤教授访港,想去看看。恰逢今年香港警队成立一百七十五周年,外子说我们也去看看,便上网预定了四人票,一起去。沿着中环的自动扶手电梯上到半山,一路上尽是老香港风貌。旧的街道、窄窄的路、矮矮的房、小小的酒吧,尚未到大馆,历史已经展开。

  大馆,就是香港中区旧的警署,包括一个关押犯人的监狱。大馆之说有两层含义,一来它比其他警署的面积大,二来因英国佔领九龙半岛之后增设警署,这裏作为警署总部,业界人就称之大馆。於一九一九年落成的大馆,是典型的英国维多利亚时代建筑,那裏关押过著名诗人戴望舒、越南开国领袖胡志明等,是香港现存的古蹟博物馆之一,参观者络绎不绝,连一些新人也披着婚纱去拍照。

  虽说是警署是监狱,虽说保留了昔日域多利监狱的格局,在失去戒备的当下,大馆已经丧失监狱的威严,我们逛公园似的在裏面东看西看。检阅广场上六十年树龄的芒果树,是大馆的活文物;当年的监狱操场,现在成了小公园;仓房记录着囚犯的进监过程,有囚犯证展出,那裏给囚犯度高和拍照的背景墙还保留着;枪房有当年的警棍和防暴警帽,枪支柜裏有枪支,只是真枪已换为假枪;楼高三层的监仓原本是关押囚犯的地方,现在是活生生的监狱博物馆,来到囚室,你可以想像铁窗下的囚犯生活,也可稍作禁闭思考人生。至此,张力教授形象幽默地说“我们今天逛牢房”,大家听了都乐呵呵地回应“是!是!”简直没有一点儿在监狱的拘谨。

  大馆增设了艺术展馆,设计虽然耳目一新,展出的却都是陈年旧事。“日常边界”馆裏,有当年《明报》星期日的生活版,有名人对香港九七年回归的回忆录,包括末代港督彭定康的文章。音像馆裏有老旧的唱机唱片、幻灯机幻灯片、录音机录音带。那部幻灯机正在运行,它有节奏地发出咔嚓声,每咔嚓一声变换一个画面;那个录音盒是我们的回忆,三十多年前的奢侈品,现在已成古董,仅供参观。“十四岁的追求”展柜,展示十四岁少男少女的思维和生活,也令我想起自己十四岁那年的时光。书架上的书很有意思,都涉及数字,好比说教你一分鐘学会照相,五分鐘学会交友,十分鐘、一百分鐘又学会什麼。有个放映室,裏面没有座椅,只有横七竖八的、囚犯睡过的铁床,观众坐在床沿上看电影,屏幕上正在播放一个囚犯与亲人的对话,对话以旁白的形式出现。

  “张三李四收藏展”的展品,是一个胡姓家族的收藏品。藏品分六个玻璃柜展出,分别属於爷爷、奶奶、父亲、母亲和两个女儿。爷爷专柜裏是他用过的书画、字帖、三字经等;奶奶专柜有她的梳子镜子首饰;父亲专柜展出他的书籍画作、奖状奖盃,以及收藏品如银币车票等;母亲柜裏有全家福、手表、做义工的记录,还有一张耶稣像,耶稣像表明主人是基督徒。两个女儿的展柜,展出她们童年的玩具绘画、图书字典、成绩单、小玩意儿,从小女儿的奖盃奖状可知,她就读於一所日本女校,奖盃来自成龙挑战杯的篮球赛。走出这个展厅,听素凤说:“‘张三李四’的英语表达法是‘Tom, Beebe, Hurry.’”

  “大馆”是记忆,收藏也是记忆,特别是素人收藏。素人收藏是个体也是众声,它们以小见大,贴近生活,一张张用过的车票、门票、购物券,一旦黏在本子上,就留住了记忆,留住了人类的轨迹;一件件旧物一经修补,就成为艺术品,引起你的共鸣。博物馆和收藏馆都是历史的再现,於此,现代人了解历史,也收穫更加深远的意义。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