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听到或者看到这样的一个问题:情为何物?没有查找字典,自以为应该是在对於一个人或者一件事的深度感情遇到突变、困难、障碍时生出的一种感叹,千回百转,思虑重重,想从中增添或者解脱,但在多数情况下却不得其解,因而内心或公开发问。结果当然各不相同,差异极大。不过,孤陋寡闻,至少到目前为止我没有读到过解释“情为何物”的正面文章。我最近也遇到了类似的情况,并也在让自己思索“情是何物”,但不是对一个人,也不是对一件事,而是对一个国家。
近日,为了探望家人,我来到了位於中美洲和南美洲交界的巴拿马。触景生情,感叹颇多。整整四十年前,我曾经在这个国家工作过四年,认识了当时的许多各界人士,也到过她的许多地方,对她留有许多美好的印象。此外,由於那次居留中的一半多时间是隻身一人,全方位地“孤军作战”,什麼事情都需要自己去寻找和办理,从而更增添了我对这个国家认知和情感的深度和烈度。我可以满怀骄傲地告诉各位,我从中得到的历练是十分巨大的,无可替代的,对我后来的工作帮助极大,当然感到深深的满足感,对之的情感之深,难以言状。再有,在这样的一个小国,生活有约百分之八的中国人,被当地人视为“老乡”,也让我有一种自发的亲近感。或许,用“情深”来归纳我对她的认知和情感,还很为不足。因此,我几十年来对她始终一往情深,虽无机会再度接近,但念念难忘,包括对她的许多地方,许多人和事,都是如此。“情到深处不知情”,应该包含这样的意境。
故地重遊,尤其是在许久后能够再度来到梦牵魂绕之地,不可避免地会勾起对往事的诸多回忆。两相比较,感叹也就自然而生,而发。
巴拿马国家不大,仅七万余平方公里,大约两个海南岛的面积;人口也不多,四百万多一点,相当於北京人口的六分之一。但是,由於位居要衝,是世界交通、金融、海运和海洋事务的枢纽之一,因而广受关注和重视,巴拿马也因此得到快速和全面的发展。
在历史的长河中,四十年只是一瞬间,但巴拿马的变化之大却让我大为吃惊,有点瞪目结舌。出机场,进城区,登上在四十层的住所,迫不及待地从四面的窗户向外看去,寻找记忆中的场景。到处林立、形状和色彩各异的高楼挡住了双眼,显示的是发展、兴旺、变化,是城市的扩大和延伸。城市建设的新颖和多姿多态,海岸的改造和改变,无处不是匠心和创意,让人目不暇接,让人浮想联翩。我前次在巴拿马城常常去的地方,诸如总统府邻近的街巷、老的会展中心和城区的一些主要街道均已被完全改造,记忆中的参照物已经蕩然无存,让我无处寻找对比,不知身在何处。原来被巴拿马人视为“骄傲”的“巴伊迪利亚角”(Punta Paitilla)虽然仍在,高楼更多,看起来更加拥挤不堪,但仅仅成为了城市的一个小小角落,在众多后起的高楼中变得很不起眼。巴拿马城业已焕然一新,是我最简单、最直接的结论和感慨。
到达后的第二天,陪同家人去了一趟超市。在那裏,满满的货架,川流的人潮,井然有序的队列,拥挤但并不嘈杂的市场,让我依稀回忆起四十年前排队购物的场景。哦,这裏也还有变化不大的地方。连同依然如故的“老巴拿马”旧址和附近的纪念物,让我终於找到了那个年代的信物和记忆。
以此为题,是驴唇不对马嘴吗?不是,因为感情在那裏,说不清道不明,但绝对真实。用它来书写和衡量一个国家的新旧对比,道出的是旧意,是新怀,还有感情和情思,当然还有内涵,但真的不知道到底是何物。
除了中国的许多地方在改革开放四十年中有如此巨大的变化外,我确实没有听说还有什麼其他地方有如巴拿马城的发展之快、之集中。说出来,并言出“情状”,希望能引出信息,引出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