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读书/李忆莙

2019-01-20 03:17:44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日前偶读到一篇文章,讨论读书有什麼用。作者一下笔就问:读书有什麼用?他自己先回答了:好像真的没什麼用,书中既没有黄金屋也没有颜如玉。书读多了,最大的可能性是给你一双近视眼,再严重点,可能就读出青光眼来了。

  然后笔锋一转:但我觉得至少有一点好处,可以给我们好胃口。

  他说小男孩嘛,多少都有点挑食,可是这种毛病很大程度上是靠读书治好的。

  因为读书,总会读到一些关於吃的,而这些被写到的食物,总也有一些是你我所讨厌的,或者是持有偏见的。然而,既然书上写到了,即使不喜欢,也想看看作者怎麼评价。看了你不一定会因此而有所改观,但至少也会明白到,每一种食物都有它的营养价值。

  是什麼样的一本书,让作者在一瞬间恍然大悟的呢?是美籍阿富汗人写的《追风筝的人》,此书一出版即成为畅销书。

  作者接着告诉我们,小时候他最讨厌水煮蛋,可是母亲每天都要塞一粒进他书包,他因此不知偷偷丢掉了多少粒蛋。而让他觉悟的其实是书裏极简单的一个情节:主角与父亲去野餐,坐在湖边,吹着风,聊着天,吃着夹黄瓜和肉片的麵包,还有水煮蛋。不知为什麼,他忽然觉得很馋,很想吃水煮蛋。想像着自己也与父亲坐在湖边,面对着蓝蓝的湖水……就这麼奇妙,在忽然之间,他明白了每一种东西都必有它的好处,食物也一样——试想一下,一粒剥好的鸡蛋,嫩白嫩白的,一口咬下去,它先会微微的反弹,然后就破了,渗出溏心,那是多美好的感受啊,能不感动吗?

  关於吃,关於从书上读到的,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慈禧太后。她不仅是清朝最有权的一个女人,同时也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祸害。电视连续剧裏的宫廷鬥争,捨她取谁?她是编剧的永恒题材,是他们创作的灵感泉源,是越淘越有的古井。

  这样的一个有权又霸道的女人,她的吃喝穿戴,能不极尽奢华之能事吗?而我是看閒书长大的,慈禧的穿戴固然让我读得津津有味,更让我读得入迷的是慈禧的饮食,撇开排场不说,光是吃花,就真的是匪夷所思,她吃各种各样的花:煎、炸、烘乾、做汤,加蜂蜜、加鸡蛋、加冰糖、加奶油,做成各种各样的点心,有铺上果丝的,有洒糖的,千姿万态。

  我曾试过照书上所说的做“炸荷花”。用鸡蛋混和麵粉,搅拌成麵糊,把新鲜的荷花,一瓣瓣摘下,放入粉糊中拖一拖,炸成金黄色。不觉得特别好吃,只觉刁钻,给予我无限想像的空间。一个吃花的女人,是想以花本质之淨,衬托她的气质和风度,并饰其美?抑或什麼都不是,纯属养颜?

  有人说文学来到今天,已经宣告死亡。旁的不说,你看书市上充斥着的是些什麼类的书便知。

  是的,食谱成了畅销“书”。大批写吃的作家湧现,专门谈吃,蔚成风气。有人就质疑了:“文章千古事”,即使不必传之千古,经国之大业,即使退一万步想,这类文章的文学性在哪呢?

  可是,“民以食为天”啊,吃不是人生第一大事吗?搞经国大业的人难道不吃饭吗?

  辩得也有道理。其实从古至今,综观历朝历代的文人墨客,大文豪等亦写过不少谈吃的文章。文豪也是人,也得吃饭,吃得有心得了抒之笔墨,也是造福社会,成为千古事。

  我不是美食家,只是爱读书,偶尔读到谈吃的文章,但觉乐趣无穷。重点不在於吃,而是从文中窥见作者的趣味和气质,一乐也。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