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美国作家谈读书/陈 安

2019-03-15 03:18:16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阎连科的长篇小说《受活》英文版为“Lenin's Kisses”/资料图片

  问及文学晚宴派对的座上宾,女演员、作家格威纳丝‧帕尔特罗(Gwyneth Paltrow)的客人将是莎士比亚(一五六四─一六一六),《冷血谋杀》(In Cold Blood)(一九六六)的作者杜鲁门‧卡波特(Truman Capote)(一九二四─一九八四),《无邪的年代》(The Age of  Innocence)(一九二○)的作者伊迪丝.华顿(Edith Wharton)(一八六二─一九三七)。帕尔特罗担心自己不能好好招待客人,不知道该给他们吃什麼,但相信他们的交谈不会出问题。

  罗恩‧切尔瑙倒不担心请客人吃什麼,因为他觉得谈笑风生之际大家会忘了吃东西。他邀请的客人是:英国作家、辞书编纂者塞缪尔‧约翰逊(Samuel Johnson)(一七○九─一七八四), 马克‧吐温(一八三五─一九一○),英国女小说家、《傲慢与偏见》作者简‧奥斯汀(Jane Austen)(一七七五─一八一七)。

  侦探小说作家丹尼尔‧席尔瓦(Daniel Silva)要请三个看来彼此格格不入的人到他家去:戈尔‧维达尔(Gore Vidal)(一九二五─二○一二),诺曼‧梅勒(Norman Mailer)(一九二三─二○○七),威廉‧ F‧ 巴克利(William F‧Buckley)(一九二五─二○○八)。这三个人年龄不相上下,前两个都是文坛老将、高产作家,且都富有个性,直情径行,敢想敢说,无所顾忌,两人也因此长期不和,一见面就针尖对麦芒,争论吵嘴,成了美国文坛一对著名“宿敌”。不过,他们其实都是自由派、激进派,而巴克利是美国知识界保守派直言不讳的代言人,《国家评论》周刊创办人,其专栏即名“站在右翼”,他怎能与维达尔、梅勒有共同语言呢?席尔瓦这样安排他的文学晚宴,显然甚有心计。不过,他请巴克利还有他的道理,因为巴克利也是惊险小说作家。这三人碰在一起究竟会怎样呢?席尔瓦说,他会当仲裁人,餐桌上置放纸盘和塑料餐具,以免任何不适当的流血行为发生。

  “且说读书”也关心作家们的读书方式。对“平时读纸质书还是电子书?”这个问题,大部分人都说只看纸质书,也有人两种书都看:在家读纸质书,在外看电子书。科幻小说作家斯蒂芬‧约翰逊(Steven Johnson)则说,他做研究时,总是喜欢上网,检索、储存重要的引文、语录,读纸质书是容易记住,问题是不能检索。他说:“今天在我电脑上,几秒鐘内就可找到几乎是二十年前我读过的书裏的引语。上网检索还可以发现我早就遗忘的有关线索,使我惊喜不已。”

  “且说读书”从不问你喜欢哪些外国作家及其作品,笔者甚感惊异的是,答问者中有很多俄罗斯文学崇拜者,多人提到托尔斯泰及其《安娜‧卡列尼娜》和《战争与和平》,契诃夫及其《醋栗》,陀思妥耶夫斯基及其《罪与罚》。女作家珍妮特‧马尔科姆(Janet Malcolm)最近还购买了十三卷契诃夫小说集英译本,并向别人推荐。

  美国人尚不熟悉中国作家及其作品,“且说读书”中只有一人─已故以色列作家阿莫斯‧ 奥兹(Amos Oz)提到一位中国作家。他说:“我最近读了中国作家阎连科的Lenin's Kisses,一部言辞激烈而又富於幽默、伤痛而又嬉笑的长篇小说,它不仅是一部大胆、辛辣的嘲弄性作品,更是对罪恶与愚蠢、不幸与同情等问题的微妙研析。”阎连科的《受活》外文被译为《列宁之吻》。

  不过,应该说,美国知识界有识之士还是在努力研究、传播中国文化,有个作家床头柜上的一本书就是一例:哈佛大学中国史教授迈克尔‧皮尤特(Michael Puett)和东亚史博士克里斯廷‧格罗斯─洛(Christine Gross-Loh)合写的专著《 道路:关於美好生活,中国哲学家们能教我们什麼》(The Path:What Chinese Philosophers Can Teach Us About the Good Life)(二○一六)。嚮往和珍惜美好生活的美国读者似应喜欢这本书,将中国古代哲人的思想逐渐融入美国梦裏去。 (下)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