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收到陈智思兄推介“香港艺术月”的微信。照他说每年三月份香港文化活动特别多,经他搜集就有本周结束的第四十七届香港艺术节,本周五举行的香港亚洲流行音乐节,正在举行中的香港国际电影节等。在荃湾老磨坊大楼隆重开幕的文化和艺术及纺织中心,再有巴塞尔艺术展,这个大展从三月二十九日至三十一日在湾仔会议展览中心展出,共佔两个楼层可见规模颇大,至今已连续办了七年证明人气旺得可观。
陈智思特意点明这个三月所以有“香港艺术月”之美名,是被本港旅遊业界人士等喊叫出来的。也就是说在旅遊界中越来越多人士共识到了文化确实是可以招徕遊客来一场文化之旅的,不该“老寿星唱曲儿─老调”那样总是吆喝“香港是购物天堂”。智思提及的办了将近半个世纪的香港艺术节,当初是由英国航空公司赞助办起来的,盼望以此节招徕更多人乘飞机来观芭蕾、听交响乐,做一回文化旅遊嘛。
上海人精明,借鉴香港概念,自觉倡导“文化+旅遊”,从二○○二年开始由市政府组团来香港及澳门连续推介宣传“金秋盛事”达十余年之久。久久为功,做大做强了上海文化旅遊的国际品牌。上海文旅融合,曾得到国家旅遊局邵琪伟局长的首肯与点讚。现在中央政府改革,文化部与国家旅遊局变成了文化和旅遊部了,上海又率先呼应中央,前不久新的文化旅局成立了。香港虽未成立文化局,但是,香港已经存在艺术发展局、旅遊发展局。虽非官方机构,但都由政府拨款的,是不是可以改革成一个局呢?旅遊是香港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关係到经济发展的大问题,文旅融合的发展刻不容缓。
陈智思先生作为香港特区政府行政会议召集人,由其所议论的香港文化月,引申到本港创新旅遊,乃至促进文旅融合,笔者以为不可等閒视之。他的微信仅仅推介了今年三月的文化活动,笔者还想举介另一个文旅好去处——几乎被人遗忘的那条古玩街。上海人来香港自由行,蛮多的朋友会专程去逛一逛、捡个漏。因为上海人皆知上海博物馆裏不少好东西,是香港爱国古玩家从这裏搜集到后捐献给上博的,古玩街上也不乏爱国商家肯通风报信给上博的老馆长诸如马承源先生,从而把文物重器抢救买回祖国。英国把古董买卖交易也囊括在文化创意产业裏的,可以理直气壮地讲淘古玩也是文化遊之一吧。请香港旅发局推介香港文化旅遊之余,也莫忘了香港独有的古玩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