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二十九楼往事\电报裏的港币沦陷\晨 光

2019-04-10 03:18:05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位於中环德辅道中六号的广东银行总行,於一九一二年开业一直沿用至今,现为建行(亚洲)之旗舰店 作者供图

  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二十五日,经过十八天的战鬥,港督杨慕琦向日军指挥官酒井隆投降,香港宣告沦陷。从此一百六十多万香港居民步入日佔时期共计一千三百多天的苦难岁月。前路渺茫、民不聊生,不仅老百姓举步维艰,原本生意做得风声水起的银行大班们也惶惶不可终日。

  一九四二年一月二十四日,广东银行香港总行副经理(相当於今日的行长一职)陈善旺忧心忡忡,向澳门分行发出了香港沦陷后的第一封电报。这封电报洋洋洒洒共有三页,大有信息隔绝太久之后,道不尽千言万语的苦涩。然而就是这样一封电报,为了解日佔时期香港金融业状况提供了难得的一手史料。

  根据陈善旺的描述,日本侵佔香港前的十八天战事中,广东银行依然照常营业,但时间非常短,上午十点开门,中午十二点就结束。到十二月二十六日香港沦陷,所有银行都停止营业,由日本的金融工作班派人在各银行清点仓库,不仅将库存现金登记在案并封存,而且还将储户的数据列明列表,详细标註储户的国籍和金额。之后,日本的“金融班长官”两度召集银行经理商量复业事宜,但一直到陈善旺发出电报的这一天,依然没有最终结果。

  日曆显示,陈善旺向澳门分行发电报的这天是周六。而那一周的星期一,已经有包括渣打、东方汇理等五家银行恢复营业。沦陷后香港物价飞速上涨,百姓最为关切,怎麼把存在银行裏的钱取出来购买日用品。对於日本来说,如何实施严格的金融管制,控制货币流通,是侵佔后亟需解决的问题。银行首当其衝,成了日本掠夺的要塞。

  事实上,日军在侵佔香港的第二天就宣布“军用手票”为香港合法货币,禁止市民使用及持有港币,并要求市民在限期内将港币全部兑换为军票。而在银行有港币存款的市民,亦要将全部港币按规定折算。如果发现居民藏有港币未兑换,就施加酷刑。至於港币兑换军票的汇率,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二十六日为军票一圆兑换港币二元;一九四二年十月,为军票一圆兑换港币四元。

  为了让军票尽快在市面流通,日本金融班命令少数几家银行开门三天,允许储户提取存款。陈善旺在电报裏详细地描述了期间银行的运作,即储户提取现金只限於个人活期和储蓄存款,而且每人提取以五十元为限。不过三天的期限过后,日本金融班逐步放开了允许正常营业的银行範围,在原来五家基础上又增加了五家,银号方面则有二十八家获准营业,只是营业範围限於将港币兑换为军票。

  此种金融政策对於沦陷的香港而言,无疑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作为银行家,陈善旺深知香港市民以及金融业将深陷危机。但情长纸短,加上日本对邮政和言论的严格管束,在和澳门沟通香港战后情况的电报裏,陈善旺没有做更多点评,通篇都是冷静的现况描述。

  前途未卜,内心难免悲戚。不过,陈善旺在电报最后依然振作精神安慰澳门分行的同事:“续想不久便可恢复本港之繁荣。”可惜,经历日佔后的香港经济满目疮痍。一九四五年九月六日,大藏省(编者註:日本过往的最高财政机关,为现今财务省之前身)宣布日本军票无效,香港百姓的十九亿日圆财产,一夜之间变成一堆废纸。一九九三年八月十三日,香港军票索赔委员会向东京地方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日本政府偿还欠下香港百姓的军票债务。一九九九年六月十七日,东京地方法院以日本没有这方面的赔偿法为由,拒绝作出赔偿判决。

(“建亚博物馆裏的老香港”之一)

编者註:香港九龙湾建行大厦二十九楼有一个藏品甚丰的历史博物馆,那裏有研究香港金融史不可多得的瑰宝。二○○六年中国建设银行收购了美国银行(亚洲),纳入囊中的不仅是银行业务和资产,还有一个百年故事。漫步在博物馆,观者将在发黄的老照片、文档、信函、电报裏,发现一个又一个鲜为人知的老香港故事。故事最早可上溯到一九一二年,也就是建行(亚洲)在上个世纪的前身:广东银行。专栏“二十九楼往事”自今日起,逢周三刊发,与读者一起走进这段横跨一个世纪的历史,透过珍贵的藏品,回望香港的尘封往事。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