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自由谈\为别人活着\姚文冬

2019-04-13 03:17:57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一直以来,我是为别人活着的。这个“为别人活着”,不是通常讲的失去自我的那种。

  为别人活着,是活给特定的某个人看的。总觉得有一双眼睛在看着我,看我活得好不好,同样,我努力去活得好,恰恰是要给这个人看。就像一个演员在台上演戏,台下有成千数百的观众,但他知道这千百人中,有一双眼睛看着他,他只是演给这个人看而已。偌大的剧场,一旦这个人不在场,即使人头攒动,掌声如雷,他也会觉得白演了。

  对,我只能用这样的比喻来描述我的心态。

  这个人是谁呢?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人。他不一定是我的亲人,也不一定是我暗恋的人,也不一定是我的对手。也可能都是。总之,他是在特定的时间段裏,我很在乎的一个人。也不是非要把我的一切都展示给他,只觉得,只要这个人在,在我心裏有位置,即使根本见不着,冥冥中也感觉他在看着我。我的一思一想,一举一动,都彷彿在向这个人证明什麼。如果这个人不在了─譬如肉体从这个世界消失了,或者,在我心裏淡化了,那麼,我就觉得我所做的一切都没有了意义。

  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旧的换成新的,新的又成为旧的,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境遇下,不断更替着,成为我活着的理由和活得好的动力。

  有一年,我特别想出一本书,买一部时尚的手机,摆一桌特色的酒席,等待一个人来访。她是当年我的一个铁杆粉丝。她在远方。她在乎我的作品,也在乎我的形象。於是,那样的场景在我心裏构成一幅美图。为画好这张图,我活得很带劲。儘管我知道,画好这张图或许需要一年,或许两年甚至更长,这都不重要。时间越长,我活着就会越带劲。其实做这些事,受益的都是我自己,只是假借这个人的存在为理由、为动力了。

  这幅图代表的是──我要有充实的精神世界、对生活的无比热爱以及拥有一定的财富,这样的我,才配得上和她相聚一次。所以,说是为别人活着,其实是为了使自己活得更好。

  有过这样一个人,他喜欢我唱戏已到痴迷的程度,但也总对我的演唱不满意。但这个人后来从我的生活裏消失了。我就有好几年没心思唱戏。有一天,我唱《春闺梦》,怎麼也进入不了状态,便灵机一动,假想那个人就站在窗口的那个地方,等我唱给他听。这麼一想,我能感觉出我的表情生动起来,入戏了,嗓音、气息也瞬间遊刃有余,我唱得声情并茂。后来,我的戏唱得越来越好,彷彿就是为了给他听,他看到我的进步,一定会很惊诧吧。这正是我想看到并为之得意的。但是,他如何能看到呢?我就想了个办法,把演唱的视频发到微博上。我相信他迟早会看到的。

  据说,那些武林高手都有一个现实存在的,或者是假想的对手,这个对手在他心中很重要。当然,对手不一定是敌人。当这个对手不在了,高手就会心疲力竭,从此远遁江湖、隐居山林。心理学家研究,在朋友圈裏晒生活的人,并不是单纯觉得点讚的人越多越好,真正关心的是他希望出现的人有没有点讚。如果这个人没有点讚,那一大片头像就如同无鱼之水,毫无含金量。因为他的生活,只想给这个人看到。没有这个人,不亚於锦衣夜行。

  记忆裏最早的事情,在小学四年级,我喜欢上课迟到,引起全班注目,其实是想引起班长张小丽的注意。也因为她在这个班裏,我才会央求母亲给我买一双新球鞋。因为她,那时我特别爱上学。人到中年了,我算是成熟了些,却还是在为别人活着─每发表一篇作品,都会发给远方的儿子看。他正处於创业期。每次,他都不吝讚美地说,爸爸,你真棒!我说,做人,就要做个优秀的人。因为儿子,我不想沉沦。我生怕、却又希望,有一天他会超过我。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