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二十九楼往事/坐困愁城的大众生活/晨光

2019-04-17 03:18:20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建行(亚洲)前身广东银行香港总行门口(一九二五年)/作者供图

  三联书店出版的《坐困愁城:日佔香港的大众生活》(以下简称坐困愁城)透过一百多件珍贵的民间藏品,重构当年日本佔领香港时期普罗大众的衣食住行。如果书的作者搜集到了日佔整一个月后,建行(亚洲)前身广东银行的副经理陈善旺发出的一封电报,对於当时日佔香港大众生活的图景将会有更生动的瞭解。

  香港物价飞涨。一九四二年一月二十四日,香港恢复水电供应。经历了一个多月的通讯中断,身为广东银行香港总行副经理的陈善旺在这一天,迫切地向澳门分行同事发了一封电报。“米粮价涨,白米每包一百八十斤,战前沽价二十一元,现在黑市涨至二百五六十元之间,对於民食不无影响。”身为银行家,陈善旺用数字对日佔时期香港民众生活的艰难作了最直观的描述。《坐困愁城》则用文字记录了当时港人的困境。其中提到,“市民日常生活中碰到的最大难题,就是物价飞涨,三餐不饱。”

  粮食价格涨得离谱主要有两个方面原因。一是,日佔政府在香港实行计口授粮的白米配给制度,由民治部按户口向市民发出普通购米票,规定每人每天只配给四两白米。有限的供应,直接催生了黑市粮价的飙升。这样的配给制度源於日本在太平洋战争时期,对亚太国家白米供应的立场。其中,朝鲜、台湾、满洲为日本的主要供应地;粮食不足地区包括香港、华中地区,则採用配给制。至今,在香港经营日餐的店舖,爱将“日本大米直送”作为广告吸引食客。透过这些广告牌,瞭解历史的香港市民不知是否会依稀看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香港。

  另一个原因与货币政策有关。日本强行要求香港市民用军票购买物品,军票换取的巨额港币被日军拿到澳门购买物资以供战争需要。因此也有研究将军票流通量及食品价格指数走势进行比较,发现二者相关度很高,继而认为军票是导致香港一九四五年物价以更疯狂速度上扬的罪魁祸首。

  因为食不果腹,常有劫掠事件发生。著名报人萨空了就在荷李活道的小路上被匪徒劫持。陈善旺在惜字如金的电报裏也特别提到了治安方面,“虽然地痞劫掠间不能免惟大体上尚属安靖”。

  不仅吃不饱,日佔香港的市民们出行也受到严重影响。陈善旺在电报裏无奈地提到,小轮虽然通航,但是陆地交通没有恢复,导致“须列队等候陆路交通”,而且香港市民主要的出行工具电车依然处於停运状态,“惟现时则只得步行而已”。读到这裏,似乎能听见陈善旺的轻声叹息。

  (“建亚博物馆裏的老香港”之二)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