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文化什锦/青花图缸见耶稣受难/小可

2019-04-19 03:17:57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青花耶稣受难图缸是中西文化交融的一种体现/作者供图

  香港的复活节假期,实际上是复活节前两天(星期五、星期六)的耶稣受难节、耶稣受难节翌日,及后一天(星期一)的复活节星期一,这三天假期通常泛称为复活节,耶稣受难节则较少被人提及。国际上,复活节是追忆耶稣於星期五的死亡,以及星期天的复活,是基督教信仰中最重要的节日。笔者早前在香港海事博物馆一个名为“东西汇流:十三至十八世纪的海上丝绸之路”展览上,见到一个名为“耶稣受难图缸”的青花瓷器文物,由广东省博物馆借出,製作年期为清康熙时代(公元一六六二年至一七二二年)。从十七世纪中叶至十九世纪,欧洲吹起了“中国风”,中国货热销,其中从中国外销的瓷器担当了重要角色,製作精美的中国瓷器对欧洲的社会经济、文化、生活品味影响至大。

  此青花瓷图缸是目前所见最早出现绘有耶稣形象的中国外销瓷器之一,以西洋版画技法描绘耶稣受难。图缸的口沿、底足及附耳均是欧洲后来加上去的铜鎏金装饰。虽然图缸的绘画技法还颇稚拙,但是证明了在康熙时期,西洋版画技法已使用在景德镇的外销瓷器上。

  早在商代(约公元前一六○○年至约公元前一○四六年)中期,中国就出现了早期的瓷器,当时的製瓷技术还很粗糙,东汉时期的瓷器才称得上具有真正意义。青花瓷初创於唐,成熟的青花瓷出现在元代的景德镇。青花瓷是用钴矿为原料,在瓷的坯体描绘上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烧成。钴矿含有氧化钴,氧化钴是钴的最稳定氧化物,在高温下反应,能製成多种颜料。

  公元一五八三年西方传教士利玛窦来到中国,一六一○年逝世。一六一五年他的中国札记面世,对中国推崇备至,在欧洲引起轰动。利玛窦被视为继马可波罗之后让洋人认识中国的另一位重要人物,对中西关係起了关键作用。二人不同的是,马可波罗遊记(创作於一二九八年至一二九九年)没有图像,利玛窦的书则有中国的符号。明朝末年,荷兰旅行家和商人来华找商机,其后中荷作战,荷兰人以双方军队作战为题材的版画开始出现。十八世纪,英国人的海上力量空前强大,也留下了不少记载中国事物的版画。在瓷器上以西洋版画技法绘画耶稣受难,是在康熙时期。

  既有马可波罗和利玛窦在欧洲对中国的讚美,中国瓷器为欧洲人称羨。十六世纪中叶,为宣传教义,欧洲传教士开始在景德镇订购不少宗教用的瓷器。为了给这类瓷器装饰,宗教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就常被派上用场,样式源自《圣经》的插图和版画。十八世纪初年,景德镇生产的瓷器中,有一种“底心绘有耶稣被钉十字架的像,十字架两旁侍立著圣母和圣约翰”的图像。“耶稣瓷”的生产,又促进了墨彩瓷的产生与发展。墨彩始见於清康熙中期,以艳黑色为主,兼用矾红、本金等釉料,在瓷器上绘画,经彩绘烘烤而成。以灰黑线条勾勒宗教人物造型并敷上彩色,既能符合宗教味道,又能再现版画原作的色调。

  中国瓷器外销欧洲,加进了宗教人物装饰,是中西文化和艺术交流以至融合的体现。像上述幽静淡雅的耶稣受难等宗教瓷,拓宽了中国美术史和中西文化交流史的视野,也凸显了瓷器在中西文化交流中所发挥的关键作用。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