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香江忆记\石油气引擎扭转乾坤\过来人

2019-05-01 03:17:54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五座位“日产”的士仍有少量在本港行驶\作者供图

  上周本栏提及在石油危机下,本港的士业界要转用较悭油四座位小型的士车种之外,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本港的士车种都可以说由五座位主导,例如在七十年代雄霸本港的士市场的“日产”(NISSAN)的士,就清一色是五座位设计,但基於当时的科技水平有限,所以全部车款都採用手动波箱设计,而为了节省空间让前排座位可以乘载两名乘客,因此波棍都设在軚盘上,笔者当年亦曾经驾驶过这种的士,由於经常要踩踏离合器去转波的关係,加上全部都採用手动车窗的关係,所以体力支出很大,即使一更车工作八小时,收工时已经疲惫不堪,更何况还要洗车才可以交更。

  在“日产”车款主宰的士市场的十多年间,专门为的士设计的车款亦经过多次改动,而业界为了作出区分,都给这些不同型号的士改上别号,例如“大白鲨”、“火水罐”、“四眼仔”、“大箩柚”、“番枧盒”等。虽然空调设备在今天已经成为汽车的必备条件,但在七八十年代,这项设备却并非必然。早期的“日产”的士都是来港之后才额外加添空调机,由於并非原厂配备的关係,所以经常都会因引擎负荷太大而出现水滚抛锚,经代理商多番向厂方交涉之后,后期来港之“日产”的士才配上原厂冷气,但车主要额外付款才能拥有。

  所谓变幻才是永恒,在九十年代,当时的港英政府基於环保呼声高涨,於是在回归前推行石油气的士计劃,将市面上一万八千多辆柴油引擎的士逐步更换为以石油气引擎驱动,而“日产”万万也想不到,这次引擎革命竟然会成为它们的“绝命索”。原因是日本另一家汽车巨擘“丰田”(TOYOTA)看準这个时机,及时将一批改用石油气引擎,命名为“金丰”(COMFORT)之的士推来香港市场,由於设计和操控都比“日产”优胜,加上维修简单,零件充足和价格便宜,渐渐被业界接受,而“日产”面对这个局面,不但没有急起直追,反而在二○○五年正式将五座位设计的士停产,拱手将的士市场让与对手“丰田”,而“日产”称霸香港市场的局面亦正式结束。

  不过,瘦田冇人耕,耕开有人争。在“日产”的士停产之后,“丰田”也不能做到雄霸一方,因为除了“日产”推出另一车款车厢空间较大、可以乘载轮椅的NV200希望重夺市场之外,来自欧洲的“福特”(FORD)也推出TRANSIT CONNECT车款去争一杯羹,甚至有业界於二○一三年引入二十辆内地生产的“比亚迪”(BYD)e6电动的士在港行驶,当时轰动一时,以为这项试验会改本港的士业生态,可惜业界愿望良好,但港府支持不足,这批电动的士在使用了一段时间之后,基於充电配套未能配合业界所需,终在一年后全部退出市场。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