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楷和医心\新藥旧藥同样有效\风湿病科专科医生 陈柏滔

2019-05-14 03:17:50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对抗类风湿关节炎是一场持久的战争,患者需要长期服用藥物控制病情。病情愈早得到控制,关节受到的破坏就会愈少。传统抗风湿藥价钱平,但治疗效果会较慢而且有机会出现更多副作用;生物製剂或口服标靶藥效力快而且副作用少,但价钱昂贵。那麼在成本和效益之间,作为病人应该如何衡量?事实上,不同藥物的出现正为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策略给予更大的弹性,因应每个病人各自不同的情况及需要,风湿科医生的角色就是与患者共同制定合适的个人化治疗方案。

  一般而言,当病人经济条件较为充裕,会建议於发病头三个月至半年使用生物製剂或口服标靶藥,使病人在最短时间内得到病情缓解,回复正常生活及阻止长远关节损害。但当病情稳定下来时,继续使用生物製剂或标靶藥的性价比就会相对变得不高,可以转用传统抗风湿藥控制病情。

  即使病人的经济条件不允许使用昂贵藥物,亦并不代表病情会无法控制。因为不管白猫黑猫,能捉到老鼠就是好猫,病人在医生的紧密监察下使用传统抗风湿藥,当病情不受控时加藥、副作用严重时减藥,效果亦未必会比生物製剂或标靶藥差。当然数据上在关节保护方面可能会有所输蚀,但病人最终亦会达至治疗目标。

  根据现时的指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不再单纯将用藥区分为一线抑或二线,而是“Treat to target”,即因应病人的实际情况及需要制订治疗目标,达至临床上的缓解。所以只要不讳疾忌医,尽早接受治疗,总有方法可以控制病情,回复正常的生活水平。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