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閒话烟雨\儒道春秋谈\白头翁

2019-05-14 03:17:51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孔子的“克己复礼”在“文革”中被粗暴地糟蹋了,坦率地讲林彪多少还懂得点皮毛,他在家中挂着三幅孔子的语录,至少说明他在学习孔子的政治思想的追求和社会体系的探索。“克己复礼为仁”的深层意涵当在於:道德实践(为仁)的落脚点是要将自我的道德信念与道德自觉(克己)不断向外扩展落实,推己及人,如父子一体,君臣一体,夫妻一体,由两人一体推及天下一体,万物一体,孟子说:“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确立所当有的责任和义务(复礼)孔子当时称之为“正名”,“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孔子以礼来明分君臣父子、甄定社会角色,明确责任义务,使每个社会成员都依礼而行,各安其位,各行其是,从而实现人际关係的和谐。   我认为,我们现在的社会依然没有完成孔子的理想,“克己复礼为仁”。让人奇怪的是,自从一九七一年林彪事件以后,“克己复礼为仁”几乎就等同於“反革命”口号,人皆视之为邪恶,为洪水猛兽。现在重翻当年的历史,梁漱溟提出,批林可以,但绝不批孔。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后人谈《论语》,读圣人周遊列国,往往和孔子失意授学求职相连,把孔子读成一位失意不失志的“先生”。其实孔子亦侠肝义胆之猛士,他在路过“匡”这个国家时,因其长相像一位“尝暴匡人”的阳虎而被抓起来,形势十分危险,“匡人拘孔子益急,弟子惧。”司马迁作《史记.孔子世家》时也可能惧,因为刀已架在孔子的脖子上。但孔子却处之泰然,说“天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他的学生颜回也厉害,答曰:“子在,回何敢死!”孔子丝毫不惧死,非常自信,他说我肩负着传播“仁爱”和“克己复礼为仁”的历史使命,苍天在上,非我莫属,“文王即没,文不在兹乎?”你一个匡人又能奈我如何?孔子十分自信自觉自察自悟,也十分自大,他不怕死,看你匡人怎麼奈何?孔子自信还在於他相信匡人不能乱杀无辜,他既非阳虎,更未暴匡。颜回也让人敬佩,言之“不敢死”,哪像我们有些自我标榜多麼伟大的人物,其实就是未去根的太监,未易装的汉奸。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在美国芝加哥召开了一个世界宗教大会,全世界各大宗教的主要代表,像佛教、犹太教、伊斯兰教、印度教、基督教、天主教等都参加了,这些世界宗教的领袖们签订了一个共同宣言《走向全球伦理》,一百多位主要宗教的领袖要共同签署一个共同宣言,的确是件极艰巨又极伟大的事,极可能是空前绝后的。在这个大会上,所有宗教领袖共同推出一条“金律”,让全世界所有的宗教派别和各种信仰的都共同遵守的,那就是孔子所云:“子所不欲,勿施於人。”孔子太伟大,太了不起了。中国最早走向世界的只有春秋“二子”,只有孔子和老子。   据统计,发行量最大的《圣经》自出版至今累积共印发四十多亿本,居第二位的就是《老子》。《纽约时报》一九八七年曾公布:古往今来最有影响的十大写作者,老子排名第一,在全世界哲学素养甚高的德国,《老子》曾是最受热捧的中国典籍之一。你可能读不懂老子的《道德经》,但世界人民能读懂。

  春秋出了“二子”绝不仅仅是春秋的辉煌,而是整个中华大文化的代表。   (二)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