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故宫建筑/一座书城/祝 勇

2019-05-21 03:18:02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中国国家图书馆现藏有一百六十一册《永乐大典》供后世参阅/资料图片

  以后的时光裏,这项宏伟的文化工程和建筑工程都遭遇了巨大的挑战,变得命运难卜。嘉靖三十六年(一五五七年),紫禁城燃起大火,三大殿成为一片火海。大火势不可当,很快向两翼蔓延,存放《永乐大典》的文楼危在旦夕。大火照亮了嘉靖皇帝惊骇的面孔,他连下了三道金牌,命人从大火中抢出大典,於是开始了人与火的赛跑,一阵手忙脚乱之后,终於在文楼被大火吞没之前,大典被抢运出来。

  嘉靖皇帝心有余悸,五年后,“殊宝爱之”的嘉靖皇帝决定为《永乐大典》複製一个“备份”,於是下令大学士徐阶、高拱等,召募一百零八名抄写员紧急抄写《永乐大典》。全体抄写人员每人每天抄写三页,历时六年,到隆庆元年(公元一五六七年),才将《永乐大典》全部抄完,入藏北京皇史宬。

  明亡后,《永乐大典》“永乐正本”去向不明,最大的可能是,它消失在李自成离开紫禁城时点燃的那场大火中,为那场“革命”殉了葬。关於李自成烧毁紫禁城的程度,可参见《朝鲜李朝实录》:“宫殿悉皆烧烬,唯武英殿岿然独存。”见《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上编,卷五十八。张怡《谀闻续笔》亦说:“诸宫殿俱为贼毁,惟武英独存”。因此无论《永乐大典》正本存於文渊阁还是如学者张升所说的存在古今通集库,都必将葬身火海了。所幸嘉靖“备份”一部副本,使我们今天依然可见《永乐大典》的残卷。

  乾隆三十九年(公元一七七四年),正在参与编修《四库全书》的纂修官黄寿龄私自将六册《永乐大典》带回家校阅,途中遭窃。乾隆皇帝知道后大怒,说:“《永乐大典》为世间未有之书,本不应该听纂修等携带外出”。将黄寿龄降一级留任,罚俸三年,下令全城搜查,风声鹤唳中,盗书者将书抛在御河边,使这部分《永乐大典》未能佚丢失。

  乾隆时代,四库全书馆开馆时,存放在翰林院的“嘉靖副本”还有九千八百多册(仅缺千余册)。只不过这“嘉靖副本”,仅仅在时间中“坚持”了两百年,到晚清,就成了强弩之末,再也无力衝破时间的堵截。咸丰、同治、光绪年代,“嘉靖副本”已被管理人员监守自盗,据说文廷式一个人就盗走一百余册。光绪二十年(公元一八九四年)六月翁同龢入翰林院清查时仅剩八百余册。到光绪二十六年(公元一九○○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时只剩下六百余册。这硕果仅存的六百余册,又在义和团和清军攻打使馆的战鬥中,被付之一炬。国子监祭酒陆润庠从翰林院废墟上捡回六十四册,运回家中,成为《永乐大典》所剩数量最多的一批。

  那些被盗走的《永乐大典》,从此开始了在世界上漂流的旅程。《庚辛记事》记载,庚子之年(公元一九○○年),北京崇文门、琉璃厂一带的古董店裏,“收买此类书物,不知凡几”。革文书坊出售《永乐大典》八巨册,售价仅一吊而已。

  今天,全世界只剩下《永乐大典》约四百册(八百余卷,均为“嘉靖副本”),分藏在八个国家和地区的三十个机构中(其中中国国家图书馆一百六十一册,台北故宫博物院六十二册),总量不及全书的百分之四。

(二)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