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客居人语/为大妈“正名”/姚 船

2019-05-28 03:03:06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以前,尤其在革命战争年代,大妈,是一个十分亲切的称呼。叫一声“大妈”,表示你发自内心的尊敬。因为在大妈身上,我们看到母性的慈爱和关怀,对社会无私的奉献。

  在现代京剧《沙家浜》中,一位革命妈妈为了保护和照顾一批八路军伤员,冒着被敌人发现、随时有被杀害的危险,想方设法筹粮为他们做饭,期望伤员早日康复,“一日三餐九碗饭,个个长得像铁塔”,身强力壮回战场。当战士们伤愈归队时,个个热泪盈眶,发誓“待红旗插遍全中国,再来看望您这革命的老妈妈。”在那艰苦岁月,大妈的崇高品德鼓舞了多少年轻人,又得到多少人的敬重和爱戴。

  就是在和平时期,大妈们也肩负着养儿育女、照顾孙辈的重任。她们勤俭节约,受苦受累,任劳任怨,努力撑起一个家,是家庭和社会中一根坚强的支柱。大妈,是响噹噹的人物,同样受到人们的讚赏。

  令人困惑的是,不知从什麼时候开始,“大妈”这个称呼,像金字招牌褪了色,不单失去光彩,甚至成了一些人眼中或码字的嘲讽对象,动辄拿来调侃一番。似乎社会上一些不良现象,都和大妈沾上边。超市和百货商店,有人争先恐后抢购,混乱场面立即被拍下放上网,并附上一句:“看这些大妈!”公园的花圃被践踏,图片註明:“大妈摧花辣手!”就连股市大波动,有人也归咎是大妈“杀”入,乱了套。

  近日与朋友茶叙。一位友人亮出手机网上图片给大家看。只见几个穿着鲜艳服装的妇女或站或坐在树杈上,摆出各种甫士,让伴侣照相。旁边文字赫然写着:“地下爬着大叔,树上长着大妈。”不过,仔细一看,上面的人并非都是大妈,有的恐怕只是“大嫂”。为啥全拿大妈开涮?因为一些人已习惯把社会上一些不文明行为都归咎大妈。那位朋友感慨道,现在的大妈,变了。

  时代在变,环境在变,人也在变。但相信大妈们本质没变,家国情、儿女情依然一样,变的只是她们对生活的态度。现在的大妈,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都是满怀理想、朝气蓬勃的青年。可是,经历特殊年代,不少人上山下乡,接受再教育。在物质匮乏的环境下,她们成了家,肩负起家庭重担,刻苦耐劳、捨己为人。粮食供应不足,宁可自己少吃点也要让子女填饱肚子;布票不够,先放弃自己,也要让孩子穿上一件新衣裳。贫困的日子不易熬啊,哪还想到享受。

  而今,世道发生天翻地覆变化,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不愁吃、不愁穿。“当年的媳妇熬成婆。”现在的大妈们,领取退休金,子女成家立业,自己有钱、有时间、有精力,不好好享受人生,更待何时⁈时代潮流让她们“嗨”起来。唱啊跳呀,穿花衣,赛时尚,呼朋唤友,旅行去,踏破青山人未老。彷彿在心中积聚了几十年,被压抑的青春热情一下子爆发出来,形成一道让众人瞩目的亮丽风景线。

  她们放飞自己,更要令世人知道,此刻正沉浸在幸福、快乐中。手机朋友圈是最好的炫耀平台。彩巾、墨镜、宽边帽成了标志性打扮;鲜花丛、碧水旁、奇石下,成了留影的好地方;跳跃飞起、摊开双手拥抱大自然,集体造型亮相成了指定动作……她们似乎在向年轻人挑战,“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

  正如科技的飞速发展令人惊叹,大妈们这种别具一格的表现也让一些人感到惊讶,看不顺眼。其实,爱美是人的天性、轻鬆愉悦是心灵的追求,不是什麼年龄段的人或群体的专利,我们要用理解和包容的态度去看待眼前的新事物。大妈们从苦难中走过来,盼到今天的好日子,就让她们痛快淋漓地“放纵”一回吧。对於部分大妈自我膨胀,过分炫耀,甚至是不文明的行为,我们要以事论事,给予善意的批评,而不是嘻笑怒骂。

  大妈们在家裏,就是妈妈、婆婆和奶奶。大妈与绝大多数家庭都有血肉相连的关係,尊重大妈,也包含着对家人的尊重。当然,作为大妈,在显示自己价值观的同时,也要自觉遵守公共秩序,坚持文化传统的底线,为后辈树立好榜样。

  多一分包容,多一分自律,我们的社会就多一分和谐。希望“大妈”这个称号,永远听起来都那麼亲昵、温馨,充满敬意。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