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香江忆记/本港曾有九座的士/过来人

2019-05-29 03:02:57大公报 作者:过来人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上世纪六十年代曾出现的九座位的士/作者供图

今天大家在香港市面上见到之的士,乘客数量都限制在四或五位,但其实在上世纪六十年代,香港曾经出现过一种可以搭载九名乘客之的士,因只能运送乘客由新界至市区之间,所以被视为新界的士前身。

由于载客较多的关系,使用的车种也与坊间的士不同,而且当时仍是英国车主宰市场,因此业界大多采用由英国生产的COMMER(译名“金马”)客货车改装而成。这种的士的一大特点是政府规定车窗对下的车身要漆上一条由黑白四方格仔组成的腰线,人们索性称之为“阶砖车”。在车头和车尾,都挂有一个半圆的绿色铁牌,与现时的士使用的一样,但上面的TAXI 4或5 SEATS字样则改为TAXI 9 SEATS。如果有人仍然拥有的话,那是相当珍贵。

当时的“阶砖车”不会在街上兜客,而是在站头轮候,笔者还记得荃湾众安街是“阶砖车”的总站,来往地点包括深水埗青山道和油麻地佐敦道,收费每位六毫,其经营模式与今天的公共小巴非常类似,只是行驶路线和范围及限制不同而已。

一九六七年有一段时间,巴士公司员工发起罢工,令港九新界所有巴士路线停驶,市民出入大感不便。在此情况下,很多可以载客的交通工具都不顾法例规限而充当巴士角色,当中自然包括“阶砖车”,甚至连货车也加入载客行列,大大解决了市民需要,港英政府对此亦“只眼开只眼闭”。皆因这些并非法定载客工具,车资方面无法管制,总之乘客与司机之间你情我愿,即使收费比巴士贵一两倍也不愁没有人帮衬。

笔者的叔叔当时亦曾以货车加入这个行列,在车斗上放多张櫈仔,从九龙到新界沿途有上有落,每位五毫,一天下来埋单计数都几和味。行走开新界之九人的士,就打破地域界限,乘机去市区兜生意。当然,这样的经营方式只是权宜之计,因为这些非法载客车经常在大街路口和巴士站、电车站等客,阻塞交通,不能长此下去。

到了一九六七年底,香港局面开始平稳下来,巴士亦陆续恢复行驶,港英政府有见及此,打算取缔九座的士。不过因为这类车有一定吸引,香港市民亦有声音要求不要取缔,提议发牌管理。港英政府衡量过意见之后,一九六九年六月十三日公布,会将小巴分成两类:一类叫公共小型巴士,即系现在的小巴;另一类叫私家小型巴士。前者可以在街上兜客收费,最多可以载十四人,除了有限制的地方,其他地方都可以上落客;后者不可在街上兜客,通常用作学童巴士,或者私家巴士。

这个计划当时曾有的士商会反对,不过立法会最后三读通过,成为法例。自此,公共小型巴士就取代了九座的士角色,而九座的士亦从此在市面上绝迹。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