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天禄琳琅”这样的“特藏室”,紫禁城裏还有一些宫中机构的藏书处,比如在内阁大库,藏有大量明清档案;在国史馆、方略馆、会典馆等,藏有大量宫廷旧档、文件、书籍、舆图等;在太医院,藏有大量医书和医档;在慈宁宫花园,藏有大量佛经,包括《大乘妙法莲花经》《楞罗经》《无量寿佛经》等;在钦安殿、玄穹宝殿,藏有大量道经。
乾隆皇帝居住的养心殿裏,正殿悬“中正仁和”匾,后墙的书格上,储有《宛委别藏》等书籍。嘉庆朝官员阮元在巡抚浙江时,苦心搜访《四库全书》未收之书,先后求得一百七十五种,编成《宛委别藏》,其中包括在中土早已失传的珍本秘笈,如《皇宋通鉴纪事本末》《难经集注》等。《宛委别藏》中,源於宋刻者三十余种,源於元刻者十余种,具有极高的版本价值。嘉庆十分看注这部丛编,用夏禹登宛委山,得金简玉字之书的典故,将其命名为《宛委别藏》。
养心殿西暖阁“勤政亲贤殿”,原来是康熙皇帝学习西洋知识的地方,后来雍正不再在乾清门前御门听政,而是改在养心殿处理政务,殿中悬挂“勤政亲贤”匾,还有它两旁的著名对联“惟以一人治天下,岂为天下奉一人”,都出自雍正皇帝在雍正元年(公元一七二三年)的御笔,是养心殿现存最早的墨迹。在三希堂和“勤政亲贤殿”外面抱厦的柱子之间,安装了半高的围板,使这一空间显得更加隐秘。
养心殿,其实就是一个由书房组成的迷宫。三希堂以北是长春书屋,“长春居士”,是雍正皇帝给乾隆的赐号,再北,是乾隆的小书房无倦斋。如宋代诗人苏舜钦所言:“明窗淨几,笔砚纸墨皆极精良,亦自是人生一乐。”
在东暖阁西南角上,原来有一小间格,上悬一横额,写着“明窗”二字。这裏是乾隆皇帝冬季读书处,冰冷的冬季裏,皇帝会窝在这裏,沐浴着玻璃窗透进来的阳光,等待春天。每当元旦(即今春节)来临,皇帝都会在这裏“明窗开笔”。他面前的案上,屠苏酒的芬芳自金瓯永固杯中漫溢而出,皇帝会拾起案上的笔(笔管上镌刻有“万年青”三字),饱蘸朱墨,在朱红描金云龙绢上,写下几句吉祥之语,祈祷新的一年政和事理,这是清代皇室迎接春天到来的莊重仪式。
春花烂漫时节,乾隆皇帝喜欢在园林中读书,所以紫禁城四大花园,几乎都有他的读书处—御花园有绛雪轩,福建宫有敬胜斋、碧琳馆,乾隆花园有云光楼、倦勤斋……
或许,在某一天,年迈的乾隆閒览《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目光落在《白云樵唱》集上,这正是明代参与编纂《永乐大典》的“闽中十才子”之一王恭在《大典》编成后功成身退,归隐林泉,在福建七岩山上砍柴度日时写的诗集。三百年前的落山风,直吹起乾隆的缕缕白髮,他浑浊的目光也随之明亮了几许。於是,明媚的春光裏,他读出这样几句诗:
草径茅扉带软沙,
隔林鸡犬几人家。
青山尽日垂帘坐,
落尽棕榈一树花。
(十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