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维港看云/读马英九回忆录的联想/郭一鸣

2019-06-21 03:15:22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马英九新著《八年执政回忆录》/资料图片

  “回首这一路,有得有失、有悲有喜;虽功成事立,却也有未竟之业。凡是愿意拿起这本书翻一翻的人,我都衷心感谢,正是你让我有一个再次检讨的机会。—马英九”。周日逛书店,看到《八年执政回忆录》一书,马英九口述、萧旭岑著,封面设计醒目印刷精美,拿起来看到书的背后马英九这段话,决定掏钱买下。

  我曾经是“马粉”,马英九执政期间,老友自创兄每年回台湾过春节,返港后见面总会转赠一个印有马英九签名的利是,最后一次收到是二○一六年猴年春节,每一个“马氏利是”我都留作纪念品。马英九的谦谦君子形象和清廉自律的品德,广受香港媒体好评,记得他在台北市长任上曾经访问香港,还到广华医院找回他的出世纸,那几天香港颳起一阵“小马哥”旋风。

  二○一三年是马英九第二届任期的第二年,香港新闻界访问团到台湾,原本希望马英九能接受我们採访,可惜有关方面未能作出安排,吴敦义和我们谈了一个小时,基本上只是重複马英九的两岸关係论述。其实,当时马英九已经没有连任包袱,如果他能在两岸关係的和平发展方面多走一步,例如同意展开两岸政治谈判,局面可能很不一样。两个任期八年,马英九对涉及统独问题的处理手法一直显得过於小心谨慎,例如他在回忆录中承认,上台后对阿扁时代“去中国化”的高中历史课纲只作出微调而未有拨乱反正,对此必须“深自检讨”。直到马卸任前夕,两岸关係才出现高潮:在新加坡与习近平主席举行历史性的“习马会”。

  回忆录花了整整两章,佔全书近七分之一篇幅谈“习马会”,当中不乏未曾公开的“内幕”。早在二○一三年六月,接任国家主席一年多的习近平就以清华校友身份,在北京会见曾任台湾清华大学校长的刘兆玄,而刘兆玄曾在马英九任内担任“阁揆”,就是在这次会面,首次确认两岸领导人会面的意愿。马英九指示“国安会秘书长”袁健生积极评估可行性。但回忆录写道,“马英九态度审慎,加上内部又有不同声音”,原规劃当年在新加坡举行两岸领导人会面,最终由马英九拍板,没有进行。又经过双方几个来回,时间到了二○一五年十月,国台办和陆委会首长在广州开会,确认“习马会”於当年十一月七日在新加坡进行。当天下午三点,两岸两位领导人习近平和马英九在新加坡香格里拉酒店历史性会面,两人握手一分二十一秒。

  李光耀说,我只做正确的事情,不管是否政治正确。马英九执政八年,常常被批评患有过於执著政治正确的“洁癖”,上文提及他不敢对“去中国化”的课纲作出拨乱反正,无非是不想被绿营指摘政治干预,这也是他任内负评颇多民望大跌的重要原因。当他终於明白两面讨好只会落得两面不讨好,抛开顾虑做他认为正确的事:举行“习马会”,总算给自己八年执政留下精彩一笔,虽然时间上迟了一点,距离他正式卸任只有半年时间。

  不过,当马英九想做另一件正确的事情:推出《两岸服务贸易协议》时,却引发“前所未有、衝击两岸关係与台湾内部政治版图的巨大政治海啸”,他所指的就是学生佔领台湾“立法院”二十多天的“太阳花学运”,最终导致两岸服贸协议破局。马英九用“那些让台湾停滞不的罪人啊!”做这一章的标题,可见在事隔多年之后,他依然对事件深感痛心。

  马英九在《序──走这一路》中承认,自己在任内犯了错,有重大施政失败,“民众的责难,我自当承受;唯有谦卑的鞠躬,才能再挺起身来”。此时此刻在香港读到这段话,真是十分感慨。中国人一旦做了官,特别是做了大官,最难的就是自省和认错,清廉正派、学养深厚如马英九,也只有在卸任退休之后,在离开权力之后,才会真正反思自省。至於马英九透过“再次检讨的机会”,对他的“未竟之业”是否有所帮助,我是有所保留,毕竟他已卸任,在台湾社会、在国民党内的影响力还有多大?

  走笔至此,蔡英文在党内初选击败赖清德,成为明年一月台湾大选绿营唯一候选人,而蓝营初选出现多人混战,局面尚未明朗,马英九基金将於月底举办论坛,郭台铭、韩国瑜和朱立伦将同台交锋,这本《八年执政回忆录》於此时推出,似乎不是纯属巧合,马英九会是造王者吗?

  他的“未竟之业”能否有机会重新启动?我们不妨走着瞧。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