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閒话烟雨\书法之外\白头翁

2019-06-27 03:03:18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晋代书法家王羲之所作《兰亭序》\资料图片

  书法之祖为文字。

  中国字何时才有说法不一,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在甲骨文出现之前,中国文字早已出现,如现在考古发现的山西临汾尧都出土的“陶文”,“陶文”的出现至少要比甲骨文早数千年。中国文字创造者民间推为仓颉,就像车的创造者认为是奚仲一样,胡适先生就认为那不过是神话、传说,不足为信,不足入史。

  汉字的历史可能有六七千年,至少应比仰韶文化久远。但中国文字统一,形成小篆体是有铁证的,至少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经过漫长的历史进程,文化需求,汉文字通过对结构的固定形成了对笔画的追求,对书写的修行,逐渐形成了书法。但先秦无书法,更无书法大家。司马迁写的《史记》,从三皇五帝到诸子百家,从公子王孙到鸡鸣狗盗之徒,再到屠夫、乞丐、娼妓、酒徒、罪犯、刺客,司马迁在《史记》中唯独没写书法,没有写书法大家,这就反证出,先秦无书法,西汉无大家。有人曾刻意研究甲骨文的书法。我认为,不但甲骨文,直到竹、木简刻文,青铜器铭文,皆以记事为主,尚无美学的追求,亦无艺术的修养。甲骨文现发现十六万片,单字四千三百多个,释读一千六百多个,其中尚有争议者多个,仅仅能确认发现的甲骨文单字的三分之一,现在就谈甲骨文之书法美,确有些早。

  一九七二年,长沙马王堆出土了大约有十二万个由笔墨书写的汉代文字,已由篆书向隶、草、楷转型,汉之前出现在甲骨、鐘鼎、石碑上的文字,基本上都是篆书。殷商的陶片文、甲骨文中也有零星的墨字,一直到湖北出土的秦简,四川出土的秦木椟中,才有较完整的笔写墨迹。此前无可能出现书法,更奢谈大家。

  在笔墨使用之前,我们的祖先用的是刀刻、铸造,在甲骨之上,青铜鐘鼎之上,瓦当之上,石崖之上,石鼓之上,石碑之上。据考证,传统隶书在秦时,有位叫程邈的狱隶犯罪,在狱中简化篆书而成。在文化交流和时代发展中,文字需要更多、更快、更方便、更及时的交流,创新势不可挡,呼之欲出,章草的雏形跃而出世。

  秦统一中国,统一文字,是中国文字也是中国书法发展的大好时机,李斯堪称才子大文豪,该不该算书法家似无定论,我认为主要是他留世的文字太少,但李斯把春秋战国各地繁缛怪异的象形文字进行简化规範,小篆脱颖而出,如旭日东升。但文字仍未能形成书法、风格、流派、大家。

  直至东汉,辞赋兴变,乐府兴起,七五言诗崛起,佳作不断,大家峰起,《陌上桑》《孔雀东南飞》《两都赋》《二京赋》《归田赋》《古诗十九首》,如《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千古好古诗,但未闻东汉有书法大作传世。书法在文学中姗姗来迟。又有偏激之言:“帽戏”在前,“压轴”迟上。

  直到魏晋南北朝。

  晋魏时代,“建安风骨”“建安七子”“竹下七贤”,文星灿烂,大家辉煌。文豪时代必有书法大家,况且东汉末年纸张已经开始普及。徽州笔墨都已有名,但迄今尚未发现有出土碑记为证,也未见有拓本流传在世。称有发现者,经专家考察多为伪贋。前几年发现的曹操大墓刚一与世得知,立即招来一片争议之声,很多专家纷纷指责係假墓,墓中发现的碑排係伪作。现已公认为真的是留在泰山上的崖刻,残存十字为李斯之手,“斯臣去疾昧死臣请矣臣”,秦碑可谓稀世之宝,泰山之宝,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去岱庙东御座院内可见。也随之产生过无数秦汉古碑古墨古书古作,经专家鉴定皆为后人伪作。拍卖行也曾闹过让人笑跌眼镜的笑话,据说是汉朝古玉的椅子,要拍逾两亿人民币,成千古奇闻,因为到唐朝依然坐的是胡床,真正座椅已到了宋朝,宋前无座椅。

  三国战乱,却出名家,曹魏一家父子三人,皆豪杰,皆文豪,皆大家。晋亦出大家,司马父子三人。司马懿是中国历史上深谙潜伏的阴谋家,其子司马昭之心历史上留有“骂名”,司马炎统一天下,也作过一件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损事”,为自己选美人,天下停婚一年,他选完,天下人才能婚。短短五十年,让司马懿的后代折腾得天翻地覆。“八王之乱”闹得天下大乱,乱世不仅仅出枭雄,“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东晋出现一颗光辉万丈、世上再无其二的明星,中国出了个王羲之。王羲之的《兰亭序》已成千古绝唱,让人高山仰止。

  有人说,如果要举出一件作品来代表中国艺术,那大概就是《兰亭序》,就那篇酒后一挥而就的三百二十四个字,勾抹错讹近二十处,却无愧为中国艺术的代表,且无人能言它?自王羲之之后,书法才真正成为人们追求的一种艺术美。书法荣登艺术殿堂。 (一)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