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艺加之言\伦勃朗─不朽的“叛逆者”\王 加

2019-07-15 03:13:31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伦勃朗作品《夜巡》引人驻足\作者供图

  今年是荷兰绘画巨匠伦勃朗.凡.莱恩(Rembrandt Van Rijn)逝世三百五十周年。六月十日,历时近四个月的“All The Rembrandts”(全伦勃朗)特展落下帷幕。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破天荒地将馆藏所有伦勃朗作品(包括三百件版画、六十幅手稿,以及“镇馆之宝”《夜巡》在内的二十二幅油画)近四百件藏品悉数呈现。这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艺术盛宴对於所有热爱伦勃朗艺术的观者而言均称得上是打卡“有生之年”系列。在闭幕前的最后一个周末,我终於实现了个人梦寐以求的荷兰之行,不仅搭上了展览的“末班车”,还专程去伦勃朗的故居泡了半天。

  展览在以年表为框架结构的基础上,按照伦勃朗多元化的创作主题细分(包括自画像、肖像画、风景画、宗教历史题材,以及一些极其私密的生活情境)。综观“全伦勃朗”特展,有几个最令我印象深刻的部分。首先,是伦勃朗鬼斧神工的蚀刻版画技巧。儘管过去数年我在全世界範围内欣赏过不少伦勃朗和荷兰黄金时代的特展,但无论从作品数量还是类别均无法和本次展览相提并论。三百张蚀刻版画的集中呈现甚至颠覆了我以往对伦勃朗艺术生涯的认知。展览以琳琅满目的版画自画像开启,很难想像那些在画册图录上看起来尺幅颇大的自画像,原作小得令人瞠目结舌。伦勃朗将自己不同时期的外貌以迥异的服饰和表情,以及接近当代“cosplay”角色扮演的方式代入到多元的社会人群当中,这种作法绝非自恋——既是作为对个人外貌变化的一种记录,也是对捕捉人物脸部表情细微变化的“无成本实战演习”。借近水楼台之便,他的家人(父母老婆孩子女傭)自然都是他练习创作肖像画的模特,连街头百姓的容貌和造型也给予特殊的关注并记录下来,朋友和邻居们则都为拥有一张伦勃朗赠与的肖像而感到荣耀。通过这些现存的精緻蚀刻版画,能够看出身为阿姆斯特丹彼时最如日中天的画家,真实的伦勃朗是敏锐、敏感、真性情并且“接地气”的。这份对日常生活观察细緻入微的特质,诸多绘画巨匠都具备。所谓的化腐朽为神奇,实则是发掘那些被常人忽略不计的美与细节。而这些不经意间所捕捉到的人物形象和表情,通过蚀刻版画表现出来,在练习刻画人物性格和内在气质的同时,又多了一层作为素材的功能,可谓一举多得。

  除了大量的蚀刻肖像之外,在展览中仅有的风景油画《有石桥的风景》映衬下,主办方单独拿出一个区域陈列他描绘阿姆斯特丹乡间风光的蚀刻作品,其中最著名的、尺幅最大且用笔最多的《三棵树》便在此列。在伦勃朗的蚀刻风景和最后一个区域的宗教神话版画中,画面的留白即是光线。他通过控制腐蚀笔触得出的深浅痕迹差异来形成光射入的角度及明暗效果,并用交错的不规律线条製造出云雨之感,令人拍案叫绝。展览中还有一个展柜中对比陈列了伦勃朗的蚀刻铜版及印刷成品,并将刻刀摆在下方,让观者感受这一绘画工艺的样本及工具。我们以往总是习惯关注伦勃朗那些出神入化的宗教历史题材创作和精妙传神的人物肖像画,但平心而论,只有当在同一展示空间内集中欣赏过三百张蚀刻版画之后,伦勃朗身为艺术家的全面性、对於绘画媒介的多种尝试,以及对蚀刻技巧炉火纯青的运用,都让三百五十年后的我们更全方位贴近绘画巨匠伟大且高产的艺术人生。在随后参观伦勃朗的故居博物馆时,我发现这栋大宅邸共有四个工作室──一大一小两间画室、一间用来写作的小书房,以及一个单独的蚀刻版画工作室。根据室内空间的规劃,製作版画在他的艺术生涯中显然佔有不亚於油画创作的比重。且他的工作区域劃分极为清晰,没有交叉,蚀刻版画的製版、雕刻、腐蚀、印刷和晾乾等全部工序均完成於版画工作室中。若非身临其境站在伦勃朗曾生活了十九年的家中,光凭书本资料是无法直观感受其生活中有序的职业规劃的。正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二者当真是缺一不可。

(上)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