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如是我见/金庸故居在乡村,在田园/霍无非

2019-07-19 03:28:40大公报 作者:霍无非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金庸的故居位于浙江省嘉兴市袁花镇乡村/作者供图

  金庸的故居不像他表兄徐志摩的故居建在繁华喧嚷的海宁城里,而是建在二十余公里之距的袁花镇乡村。

  袁花镇公路旁红漆刻描的“金庸的家乡”巨石,磁一般吸引各地“金粉”,按路标指引行进,但见桑株成片,枇杷耀金,农田铺翠,石榴花红,粉荷绿枝在水塘河网中摇曳,张开双臂,吸一口充满田间物华升腾的空气,肺腑好一阵清润舒快。

  村子尽头是金庸故居,名“赫山房”。建造比较简洁,白墙白壁,青砖翘顶,典型的江南建筑风格,稍侧角度拍照,呈简练之美。进入方门,院内二进格局,中堂古朴庄重,高挂着康熙皇帝御笔牌匾:“澹远堂”,这是对康熙一朝查家“一门五进士,叔侄五翰林”的奖赐。堂中案上,金庸黑框遗像面露微笑,谦和乐观。紧邻“澹远堂”的是“金庸出生处”,此时斜阳从窗棂射入,把红木雕镂的床物照得暖洋洋,满室生辉。

  往里雕栏廊柱连接的一排居室,辟为展厅,文图并茂,辅以实物,介绍了金庸事迹和毕生成就。金庸以扣人心弦的武侠小说蜚声海内外,展厅里,《书剑恩仇录》、《射雕英雄传》、《天龙八部》等脍炙人口的武侠小说一应俱全,令人凝视不舍。看完整个展览,仍觉意犹未尽。海宁民谣云:“查祝许董周,陈杨在后头”,意为查家祖上无论是官职文才,还是田亩产业,在海宁名门望族中首屈一指。早年金庸故居院深五进,有房九十余间,日军侵占浙北时被烧毁,上世纪九十年代当地政府在原址重修故居。

  图:金庸的故居位于浙江省嘉兴市袁花镇乡村/作者供图

  挺拔俊秀的翠竹越过雪白的拱墙,墙外绿茵浓密,婆娑轻舞。大学毕业的金庸父亲查枢卿,是个有重教育雏之人,有钱不去城里建房开店,坚守乡村,其中有还孩子清静学习环境的初衷吧。自小聪颖的金庸生活在这乡野家舍,心无旁骛,秉承好学上进的祖传家风,养成勤读好静的性情,一有空,就在书房里阅读,尤爱各种课外读物,逐渐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作文水平突飞猛进,常被老师课堂褒扬。就读龙山小学五年级时,班主任兼国文老师陈未冬选金庸编辑级刊《喔喔啼》,有了施展的机会,无疑对他自信心的树立以及成长进步都十分有益。

  当然,旖旎的田园风光有说不尽的童趣,稻桑荷田是理想的乐园,读书读久了,金庸也会和小伙伴们奔跑于野外田垄,捉蝶,观耕,藏猫猫,踢足球……这些活动利于他观察事物,为日后写作积累素材,打下基础。

  参观罢金庸故居,又投入田野的绿色怀抱。金庸散文写道:“如果你到过江南,会想到那些燕子,那些杨柳和杏花,那些微雨中的小船”,即是眼前活生生的写照。浙北农居大多是“人”字顶的二三层白墙红瓦房,和四周农田的色彩十分搭配。每幢农居有个小院,院里栽的果树最多的要数枇杷。靠路旁的一家农居,遇到正忙活的主人,他满头华发,面色红润,同意我们进院参观,于是欣喜若狂地在硕果累累的枇杷树和桃树下弄姿拍照。老人慈目看着我们,说枇杷已经成熟,桃子也快了,随手摘一串枇杷给我们尝。袁花镇的枇杷,个儿不大,卖相不如有的枇杷品种那么光鲜,但外朴惠中,汁多鲜甜,沾得满手蜜汁,是一般枇杷比不上的。我们摘了沉甸甸一袋枇杷,老人说十块钱吧,塞给他二十块钱,见不收不成,他又拿七、八个红肚鲜桃撵上来,我们不忍拂这好意,象征性收了两个。

  分别时想起一事,问老人,您是金庸家族的人?他答:我是金庸同父异母的弟弟。听此一怔,金庸曾写过一篇《月云》的纪实散文,贫苦人家押给查家当丫头的小姑娘“月云”,很得被服侍的小主人“宜官”(金庸小名)善待,给她吃糖年糕,给她讲《西游记》故事,还赠送她小弟弟摇鼓儿,“月云”在查家,由初时的担惊受怕转而舒心开朗。想不到的是,后来“月云”接位金庸亡母徐禄,成为金庸的继母,续上充满故事色彩的一份缘,莫非眼前这位老人的母亲是“月云”?带着疑惑上网一查,果然有位叫查良楠的老者和他长得一模一样,是“月云”所生次子。

  袁花镇的沃野秀水出产丰饶的物产,也造就了闻名于世的文学大师,可谓地灵人杰。巧遇金庸笔下人物的后代,鲜果显诚意,目送客远离,查家“要平等待人,对人要温柔亲善”的待人之道,像田园那样纯朴。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