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如是我思\吃冬瓜,有所思\江河水

2019-07-25 03:24:04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在炎炎酷热的时节,饮食行业总会推出一道清凉解暑的菜肴。如果是多人的聚会,那就是一个大大的冬瓜裏面,藏着不少其他食材的“冬瓜盅”。如果是独自一人,到一些快餐店裏,也有供应的小小冬瓜裏面,也含有不少其他食材的“冬瓜盅”。冬瓜大小不同,但都是原个去顶后放入其他食材烹熬的。喝一口热汤,吃点冬瓜肉和配料,暑气彷彿就随之而去了。

  冬瓜是咱们中国的原产,秦汉时代的《神农本草经》上记载着的冬瓜,是“久服轻身耐老”,书中对冬瓜的性能、味道和功效,识者认为认知颇深,推断在秦汉以前,吃冬瓜已经有相当长的时间,先秦时代已经将之作为烹饪原料了。

  魏晋南北朝时代的《齐民要术》一书,除了记述种植冬瓜的方法外,更有烹调冬瓜的纪录。唐代的《食疗本草》谈到冬瓜时说:“欲得肥者勿食之,为下气;欲瘦小轻健者,食之甚健人。”说出了冬瓜有减肥保健的功效。

  宋代的郑晓安在《冬瓜》诗说:“剪剪黄花秋后生,霜皮露叶护长生。生来笼统君休笑,腹内能容数百人。”

  清代的诗人兼著名美食家袁枚在《随园食单》中说:“冬瓜之用最多,拌燕窝、鱼、肉、鳗、鳝、火腿皆可。扬州定慧庵所製尤佳,红如血珀,不用荤汤。”又说“冬瓜燕窝菜”是“以柔配柔,以清入清,重用鸡汁、蘑茹汁而已。”

  冬瓜在烹调的应用上,是宜老不宜嫩,因为本身味道清淡而且不显著,所以很少用在炒法上,几乎都是用在烧、烩、煮、熘、炖、蒸和作汤羹,需要的是借助高汤或是其他食材的味道。

  这就有点和做人一样,在未受教育之前,本来是白纸一张,慢慢吸收了教育的材料,发展出自身的兴趣,便继续朝兴趣的範畴涉猎,直到有所成就为止。而冬瓜在历朝历代的烹调发展中,如今已有几百种不同的冬瓜菜肴食谱。这不就如一样米养出百样人的道理一样吗?

  在众多的冬瓜食谱中,港人最锺情的,似乎是在夏天时才推出的“冬瓜盅”,盅裏的材料,有虾,有蟹肉,有鲜菇,有夜香花等等,为什麼可以装进那麼多不同的材料?因为正如郑晓安的诗说,“腹内能容数百人”。做人不也是应该这样吗?如果容不下别人,怎能交到朋友?如果只接受和自己意见相同的人,不能接受不同的意见,就会形成偏见。偏见一旦形成,就会和偏食一样,对身心只有害处没有好处。

  每个人都有各自的长处,做人如果像冬瓜那样,借助他人的长处来补己之短,在人生的道路上,成功的机会必然更大,你说是吗?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