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外交部新闻发言人的去向成“谜”,引起人们的关注,此前是不曾有过的。
七月十八日,外交部新闻发言人陆慷举行最后一次例行记者会,宣布他不再担任新闻司长,也不再当发言人,与中外记者告别。事发突然,大家对他的离去没有思想準备。
陆慷担任新闻司长和发言人已四年多,举行了近百次记者会,还接受了多家外国媒体的採访,直接用英语作答,涉及中美、中俄、中日关係和国际上的许多重要问题,他沉着、睿智、幽默的风格,硬朗而樸实的谈吐,受到各方的一致讚许。不过这次陆慷在记者会上只与记者告别,没有说明他的去向,引起人们和媒体的多方猜测。
无独有偶,此前女性发言人华春莹,消失了几个月,也引来不少猜测。
但没过两天,对他们的去向,就流露出端倪。据传,华春莹这几个月是上了党校学习,近日已回外交部上班,接替陆慷任新闻司司长;陆慷新的职务是出任北美大洋洲司司长。此事稍后即得到了证实。
中国需要大批外交人才,陆慷、华春莹正当年。陆慷一九六八年生,刚满五十一岁。华春莹更年轻,一九七○年生,还不到五十岁。而且他们都曾在外交部多个部门工作,其中包括在驻外使馆任职,展露了一定的外交才华。他们的职务调动,也或许是为他们今后的发展预作準备。
外交官职业神秘而引人注目,新闻发言人就更甚,几乎每天在电视上出镜。当然他们的举动是否得体、回答各种问题是否得当,也受到全国广大民众的监督和考察。陆慷、华春莹应该说是经受了考验的佼佼者。
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制度自一九八三年建立以来已走过三十多年历程,数十位发言人经受了考验。钱其琛曾任外交部新闻司司长,在发言人制度正式建立之前就曾回答记者关於中苏关係问题的提问,后升任副外长、外长。李肇星也曾担任新闻司司长和发言人,后出任驻美国大使和常驻联合国代表,回国后升任副外长、外长。
外交事业发展确有需要,陆慷、华春莹今后能走多远,要靠机遇,但更要靠他们的本领和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