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人与事\开卷有益\邓 仪

2019-07-29 04:24:00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无论科技发展到什麼程度,总有人喜欢黑胶唱片,总有人觉得手写的情书比朋友圈式表白更令人心动。时代再发展,总有人活在自己的世界裏。当然,每个时代都有各自的美好与局限。在我心中,读书就应该是“捧着一本书在手裏”的感觉。纸质书的存在是无法代替。

  我算不上爱书如狂的人,只是从童年养成的习惯,喜欢睡觉前躺在床上看书,有时只是随便翻翻,就觉得心静。看纸质书时,更加身临故事内容的感觉,细水长流,慢慢看。纸质书厚度使我对全书的篇幅、大致结构有一个无意识的了解。在翻阅的过程中,基於厚度的位置感很容易建立起先后次序,在往回翻、跳读、梳理框架、理论逻辑、写作思路的时候极其重要。

  我喜欢翻书的声音,喜欢纸墨的香味,厚厚的一本书被慢慢看完觉得甚是满足。那种每翻一页,和书产生的关联,只有纸质书可以做到。因为阅读留下的摺痕、斑驳、卷页都是和书的一种交互与黏连,从那些痕迹裏又能回想起那时因为哪一句话产生的困惑与狂喜,电子书很少有那麼深的触动。

  如今大家的空间太紧凑生活太忙碌了,电子书确实更加便携、海量、可供挑选性大,只是我很难沉下心去阅读,被打扰的事太多。对我而言,纸质书是有生命的,它会跟着风呼吸,随着时间泛黄,印下指尖的纹路和思想的笔记。我总觉得纸质书可以保存自己读这本书的时光,比如当时吃了饼乾,饼乾屑掉到书裏,比如秋天从路边捡来的枫叶顺手夹在书裏,比如突然感同身受地大哭出来,泪水滴在书上,比如手边没有书籤随便夹进去超市购物的收据,比如在扉页写过的购书日期和地址,还有小时候用醜醜的字写下批註和感想……《查令十字街84号》有一句话正是我的心声:“我喜欢扉页上有题籤、页边写满註记的旧书;我爱极了那种与心有灵犀的前人冥冥共读,时而戚戚於胸、时而耳提命面的感觉。”等到什麼时候再打开,感觉和那个时候的自己见了面。

  看纸质书的人还有很多,他们可能和我一样,离不开那些读过的书。一卷在手,沉甸甸的真实感,是知识的分量。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