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是适宜去访瓷的。盛夏的烈阳,最适宜用瓷器的凉来解。所以,看瓷器,最宜伏天来看,看得内心有了凉丝丝的遐思。
中伏的时候,我们一行驱车赶往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走进大厅,就收穫扑面而来的凉意。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瓷,通过建筑、傢具、文房、摆件、岁朝清供等多种方式映入人的眼帘,看得人好生欢喜。
瓷的身上,总负载着很多人的认知。当我在青花缠枝牡丹纹梅瓶前徘徊的时候,看到上面有这样的介绍:“青花缠枝牡丹纹梅瓶(国家一级文物):小口,丰肩,收腹,器身至上而下绘五层纹饰。肩上覆莲瓣纹,内绘八宝纹,腹部绘缠枝牡丹,下腹绘仰莲瓣纹。整件器物层次多,纹饰满,釉色青白,青花发色浓郁。”这哪裏是在形容一件瓷器呢?分明是在说人,樱桃小口,小蛮腰,身着环佩叮噹,汉服优雅,牡丹富贵,缠枝浪漫,梅花吐幽……简直是形容一位美人,自元朝走来,步履生风,顾盼生姿,赚足了看客们的眼球。
瓷,或许也分男女。但从人们对瓷的介绍和塑型上或可看出个中端倪。比如,在一件清代的粉彩八蛮进宝图双耳瓶的介绍中,明显就有了男性的思维:“撇口、长颈、堆蚩、斜肩、鼓腹、腹下渐收、圈足外撇。内面及底足施以绿釉,绿色浅淡略闪黄,表面有小皱纹。”这似乎在给我们展示的是一位中年发福男,微微隆起的小肚腩,又不失富贵和优雅,眼角还有细小的皱纹,这是在岁月风霜中摸爬滚打的幸福印痕。
每一件瓷器,都寄寓了匠人心中的万千美好,他们甚至把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倾注在一件瓷器上,让美好无以复加。我们可以想像到瓷器匠人从拉胚、塑模、手绘、涂釉、烧製等一系列过程中,对一件瓷器的製造过程,堪比开启一场恋爱,小心呵护,无微不至,目的就是有了最耀眼的结晶。
端详一件瓷,简直可以给目光降温。拿起一件现代瓷器工艺品,赏心悦目,让人爱不释手,元代的青花瓷,似乎是天青色以外,自然界带给我们的独有色彩,增添了釉色以后,更加精緻圆润,这是一件产品的“高光时刻”。
瓷器中还承载着人们对生活哲理和美学的认知。譬如盖碗,一隻盖碗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上、中、下,上盖寓意“天”,下托寓意“地”,中间的碗寓意“人”,此为“天地人和”之意,所以,又被称之为“三才碗”。一隻盖碗,一盏茶,暗和着人们对生活嘱讬和希冀。
我曾专门拜访过一位烧了一辈子瓷器的老师傅,问他,最好的瓷器应该有着怎样的标準。他说:“古御窰、高温瓷、釉下彩,一瓷在手,奢华但不露痕迹,独居美好,却不影响他人,好瓷如好人,高温成就自己,低温对待名利,如此甚好。”
我觉得,老师傅的话,是在瓷之外,我收穫的另一重别样清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