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自由谈\阿灿与港灿\穆 亦

2019-08-06 04:24:10大公报 作者:穆 亦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深圳与香港以一河相隔又相连\资料图片

  皇岗口岸如一道神秘的大门,隔开了内地和香港两个不同的世界。

  从广州来香港工作后,大约隔一两个月回去一趟。每次返穗,亲戚们都要聚一聚,所见所闻总是令我感叹,互联网在内地如影随形,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以致我们这些久居境外的人好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

  一日刚到广州,外甥女夫妇来了,要请我和太太吃饭。我问去哪儿呢?就近有味道好的餐馆吗?外甥女婿说这好办,“大众点评”搜搜便知。他边搜边介绍说,这款软件可根据定位,向用户推荐所处位置周边美食、酒店、休闲娱乐场所等。食客可查看推荐餐馆的评分、地址、联系电话、评价和图片,选择自己心仪的餐馆,用餐后再上传评价,为其他人提供选择依据。说话间,他找到附近一家潮州菜馆“壹号鱼仔店”,说很实惠,网评不错。我说就这家吧。

  接下来的一连串事项他全部在手机上搞定。先是通过软件叫了一辆“神州”专车,五分钟就到了楼下;到酒家坐下点菜时又快速通过网评挑选了质优价廉的菜肴;吃完结帐时通过网上团购享受了折扣优惠,并用微信直接支付。这一切令我眼花缭乱。

  外甥女婿说,其实我们不用出门,在家点餐也十分方便。他给我介绍了网上订餐平台“饿了么”和“美团外卖”。这两款软件可以根据客户定位,推荐周边接入该平台的餐馆,系统根据餐馆和用户的距离计算出送餐的大概时间。客户选择餐馆,浏览电子菜单,完成点餐后支付订单。餐馆按订单为客人准备外卖产品,上门送餐。客户甚至可通过软件了解送餐人员的行进速度和距离。

  外甥女补充说,这类生活服务软件网上遍地开花,现在人不出门,几乎什么事都可以在网上搞定。

  “真是又方便又实惠呀!”我十分感慨。

  返港后,我把内地生活方式的异彩纷呈和我的茫然无知告诉一位香港朋友,他笑称:“你也变成‘港灿’了!”我听了一顿,随即恍然大悟,哈哈大笑起来。

  “港灿”的说法源于“阿灿”一词的演化。

  “阿灿”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香港人对内地新来港人士的歧视性称呼。“阿灿”一词最早出自一九七九年TVB电视剧《网中人》,剧中“程灿(阿灿)”一角是一名偷渡来港的内地人。该剧以夸张的手法表现香港人和内地人的素质差异,内地人“阿灿”被丑化为一个愚昧无知、好吃懒做,品味低俗、言谈老土的乡下人,而香港人则被美化为聪明勤力、精明能干,视野开阔、博闻多识的“摩登人”。电视剧的热播,让“阿灿”一词深入人心,逐渐成为部分香港人泛指内地新来港人士的代名词,变成了一个群体的贬义身份标签。

  “港灿”起初是香港人自嘲的贬称。一九七九年内地GDP大约是四千亿人民币,而同期的香港生产总值约一千一百亿港元。虽然币值不同,但可明显看出,小小的人口仅五百万的香港,当年产值是拥有十亿人口内地的四分之一。改革开放后,内地发展突飞猛进。两地总量逆转,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经济总量均先后反超香港。港人失落感、焦虑感、无奈感日渐增多,在现代性格的强弱转化中,开始以“港灿”自嘲,自贬连“阿灿”都不如。“港灿”身份标签的出现,与港人日渐低落的文化自信有关。此时,有些富起来的内地人开始沾沾自喜、洋洋自得,也以“港灿”称呼港人,而一些内地网民则用“港灿”来嘲讽某些妄自尊大、崇洋媚外、看不起内地的香港人。

  我认为,“阿灿”或“港灿”,都是内心狭隘、眼光短浅者对待他人的歧视性称呼。

  殊不知,“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大到一国,中到一地,小到一人,因文化的不同、环境的优劣、发展的快慢,导致素质有高低、擅长有不同、特色有差异。比如,香港的法治意识更强,内地的纪律意识更严;香港的文明素养更丰厚,内地的文化底蕴更深厚;香港的行政管理更严谨,内地的政务落实更有效率;香港人做事更讲规矩惯于守成,内地人注重变通敢于创新;香港人重视小我、讲究眼前利益实际利益,内地人注重大我、推崇长远利益整体利益。香港和内地应该彼此尊重,相互借鉴,取长补短。

  殊不知,社会有主流支流之别,事物有本质现象之分。当前,内地正处于历史发展的重要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对于这样快速发展的社会,如果不能全面、客观、理性地看待,就很可能盲人摸象、以偏概全,攻其一点、不及其余。比如,香港某些人士,带着有色眼镜看国家,看不到国家飞速发展的成就,看不到内地一日千里的巨变,看不到国民日新月异的生活,看到的只是内地在发展阶段中局部仍存在的环境污染、食品安全、司法不公等问题,并将其无限放大,归结于中国制度。更有甚者,某些“黄丝”教师公然在课堂上污名化内地、妖魔化中国制度,令一批批青年学生对内地心怀抵触和抗拒。这种激进化极端化的“眼疾”应该及早治疗。

  殊不知,时代正鼓励融入与双赢,社会在呼唤理解和尊重。融入正成为时代大潮,在全球化的时代,地球越来越小,世界越来越近,人类越来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这样的时代,人类不分国家、不分种族、不分信仰,都应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彼此融入、实现双赢。这是一切有理性有远见有责任的人们的期盼和呼唤。香港有多元文化并存优势,有“一国两制”制度保障,有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机遇,港人更应放下成见、抛弃偏见,主动走进湾区发展,大胆融入湾区生活,开创一片新天地。内地政府和民众也应尊重差异、理解诉求,提供更多政策、创造更多条件,让港人抛却芥蒂、心无旁骛地融入湾区创业和生活。

  香港是个移民城市,面对历史,大家其实都是“阿灿”,因为绝大多数人都从内地过来,只是早来还是晚来的区别而已。中国是个新兴发展国家,面对未来,还有无限发展进步空间,大家都应加倍努力,否则难免落伍、掉队变成“港灿”。无论内地人还是香港人,都是一国人、一家人,应该不分彼此、不比贵贱、不论渊源、不究蓝黄,携起手来,共创未来。而不应执着旧念、沉迷政治,更不能崇尚自决、鼓吹“港独”、走向暴力。否则,只会把香港引入死路,也给国家发展带来拖累,让忌惮香港繁荣的人得意,让害怕中国崛起的人窃喜。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