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文化什锦\在沧浪亭听崑曲\陆小鹿

2019-08-06 04:24:12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为一场浸入式园林版崑曲,我带着《浮生六记》,从上海搭高铁去了苏州。

  两百多年前,苏州文人沈复,在妻子陈芸逝去的第五个年头,情难自已,执笔写下《浮生六记》,留下一幅缱绻深情的画卷。

  浸入式崑曲,是一种新颖的表演形式。没有固定的舞台,观众可跟随着演员,身临其境到场景之中。

  演出地点设在沧浪亭,这是苏州最古老的一座园林,沈复芸娘生前曾多次偕遊此地。沧浪亭门前,有一池绿水。对面,是另一座园林──可园。

  主办方在可园裏为观众精心準备了演出预热活动。观众可以在宣纸上挥毫泼墨,凭藉写好的毛笔字去换一碗豆浆。重在参与,我於是写了四个大字:浮生六记,换来一碗热豆浆。有意思的是,豆浆是在骆驼担子上煮的。《浮生六记》裏提过,菜花黄的季节,心路活泼的芸僱了馄饨担子给丈夫的赏花会準备热酒热菜,这个馄饨担子就是曾经在江浙流行的骆驼担子。

  可园休息室内还準备了荷花茶,还有两枚爱的图章。《浮生六记》裏有写,七夕之夜,芸设香烛瓜果,在“我取轩”中与沈复同拜天孙。沈复镌了两枚图章,均刻有“愿生生世世为夫妇”字样,一人执一枚,於明月清风之下,立下誓言。

  演出时间到。跟着小厮来福,我和其他观众一起来到沧浪亭门前,心中揣满了好奇。以前只欣赏过剧院版崑曲,这是第一次感受园林版崑曲,会有什麼惊喜等待着我呢?

  正暗自想着,忽听远处传来一片清亮歌声。循声望去,沧浪亭前的小河裏,一叶小舟缓缓驶来,啊那不就是沈复和芸娘嘛。众人惊喜。美妙的沧浪亭之夜,就自这桥畔小舟拉开了序幕。

  随着演员的款款碎步,我们走进曲径通幽的沧浪亭。我从来没有夜遊过苏州园林,白荧荧的路灯和月光,将园林烘托得更为神秘深幽。当时很有一种逃家小孩独自去探宝的兴奋。

  崑曲的唱腔是细腻软糯的水磨腔,这是一种容易让人联想到色彩的腔调,但一般人并不易听懂。好在,《浮生六记》的内容我还算熟悉,此外还可以通过演员的仪态、手势、道具、字幕……来配合理解剧情。

  浸入式演出的优势是,突破了传统的剧场式坐看方式,观众既是看戏人,也是戏中人。演出以沧浪亭的山水回廊亭台楼阁为舞台,演员们挑选了几处场地,假山、堂屋、楼阁……唱完一段,就移步换景到下一段。观众一边看戏,一边遊园,两全其美。

  最惊喜的是最后一幕,芸娘病重,沈复无奈雪夜讨债。这是一段催人泪下的戏,唱着唱着,猝不及防天空真的飘起了瓣瓣“雪花”。“雪”越下越大,纷纷扬扬,飘在髮上,落在衣上,我立时被感染了,心中百转千回。良辰美景奈何天,梦裏不知身是客。

  看完戏,我特地在戏票上盖上沧浪亭和可园的园戳,两个戳设计都是苏州园林的造型,很古典,很姑苏,就以此作为纪念吧,纪念这閒情逸趣不负光阴的苏州一夜。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