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黛西札记\救赎之乐\李 梦

2019-08-08 04:28:19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罗马尼亚女钢琴家哈斯姬尔\作者供图

  卓别灵曾经说过,自己一生中只见过三位天才:爱因斯坦,邱吉尔,以及罗马尼亚钢琴家克拉拉.哈斯姬尔(Clara Haskil,一八九五至一九六○)。与我们之前介绍的、个性张扬的女钢琴家如阿格丽希以及敢於顶撞斯大林的尤金娜不同,哈斯姬尔是温柔如水的性格,正如同她演奏的莫扎特钢琴作品,也是一副真纯浪漫的模样,不沾俗世烟火气。

  如果我们只是听哈斯姬尔灵动惬意地演奏莫扎特(曾被同乡钢琴家李帕蒂形容为“最像莫扎特”),断不会想到她本人曾亲历两次世界大战,命途多舛,大半生遭受病痛折磨。哈斯姬尔年少成名,曾跟随以演绎萧邦作品著称的科托等人学琴,十五岁已在欧洲不同国家巡演。可惜,仅仅两年后,她被诊断出患上硬化症,卧床四年不能弹琴,而不久后母亲的去世、妹妹年幼生活无法自理,又给她的日子添多几分艰难。哈斯姬尔原本并非专注演奏莫扎特作品,只不过成年后愈发孱弱的身体,使得她无法驾驭那些大部头的、消耗体力的曲目,只好在莫扎特钢琴世界中深耕,不想因祸得福,由此成名不说,也为后世留下众多经典录音,尤其是她晚年与小提琴家格鲁米欧(Arthur Grumiaux,一九二一至一九八六)合作的莫扎特小提琴全集,更是常听常新,成为众多乐迷口口相传的经典。

  两人合作缘起,在上世纪五十年代。那时的钢琴家已步入暮年且受病痛折磨,而这位深谙比利时学派技巧与风格的小提琴家则正值事业上升期,音乐会与唱片录製邀约不断。儘管拍档中不乏当时乐坛明星,格鲁米欧却格外珍惜与哈斯姬尔的合作以及因之而生的忘年友情。“我们最初仅仅在一起练习了不到一个小时,就已经做好录音的準备。”格鲁米欧事后回忆道:对於演奏的作品,我们有完全一致的看法和感觉。”人们素来将哈斯姬尔称作“钢琴圣女”而将格鲁米欧视作“小提琴君子”,可见二人不论气质与演奏风格均近似,琴音冷静克制,不氾滥不煽情,难怪有一见如故之感。

  莫扎特的小提琴奏鸣曲旋律欢畅,缤纷惬意,是不少演奏家的心头好。有些演奏者将曲目奏得生动,有些奏得诙谐活泼,却少有人能兼具“随性”与“高贵”,而哈斯姬尔与格鲁米欧做到了。两件乐器既非彼此争闹,也不会过於退让,而是你唱我和,你进我退,配合得宜,尤其诠释出莫扎特旋律中孩童般的天真与高贵。若你心境晦暗,这旋律足以解忧,引人会心微笑。

  哈斯姬尔某次与格鲁米欧去土耳其巡演途中,在火车站台跌倒,伤重不治而离世。对於这位被硬化症、脑瘤以及慢性脊髓炎等种种疾病折磨的音乐家来说,离开或许是一种解脱,更何况她直到人生最后时分仍与挚爱的音乐为伴。像那个年代许多犹太艺术家一样,哈斯姬尔二战时流亡,在欧洲各地辗转,见惯世事悲欢。经苦难淬炼的琴音,不限於自怨自艾的感伤,也不过分激昂决绝,平静如水汩汩,却暗藏倔强力量,好比马蒂斯晚年缤纷生动的剪纸作品,或印象派名家毕沙罗的那些彷彿能令观者闻到草木清香的风景画,看似沉静寡言、不动声色,实则什麼都说尽了。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