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自由谈\一个天才的眼泪与弧光\赖秀俞

2019-09-07 04:24:02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在这个日常生活远离哲学的浮躁时代,普罗大众往往把哲学家简化为两种极端形象:要麼认为他们过着高深莫测的精神生活而将他们偶像化;要麼将他们迥异於常人的现实生活片段戏剧化。路德维希.约瑟夫.约翰.维特根斯坦(Ludwig Josef Johann Wittgenstein)则两者兼具。

  维特根斯坦成长的家庭,充满着悲剧因子。他的父亲卡尔是钢铁大亨,同时也是惯於施行高压的完美主义资本家。母亲莱奥波迪是银行家的女儿,常年来一味容忍暴躁的丈夫,同时溺爱孩子。维特根斯坦的兄弟姐妹,几乎都有不同程度的精神问题。例如他的姐姐玛格丽特曾经向弗洛伊德谘询性冷淡的疗法,其他兄弟都多在自杀的漩涡中不能自拔。此外,维特根斯坦有一个在一战时失去右手的哥哥保罗—拉威尔的“左撇子钢琴协奏曲”就是专门为他而写的。保罗曾在夜间练琴时突然停下来,衝到隔壁对弟弟维特根斯坦叫喊:“你在房间的时候,我弹不下去,我感到你的怀疑从门下渗进来了。”对此,维特根斯坦的姐姐赫敏曾以其犀利的洞察力说道,保罗和自杀如此之近,以致“他也许只是出於意外才依然活在世上并终於和生活达成和解”—这句话,也可以用在维特根斯坦身上。维特根斯坦早在十一岁就开始考虑自杀问题。为了能死得其所,他参加了一战。他的战友回忆道,有一次对方的炮火打得大家东躲西藏,只有维特根斯坦在继续幹活,结果获得多枚功勳。

  维特根斯坦曾在乡村当一名小学支教老师。在奥地利的小乡村,他努力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带着孩子们组装蒸汽机,指着满天繁星教孩子们天文学,自掏腰包领孩子们旅行长见识,教孩子们识别各种岩石和植物,还编了一本小学生专用的德语词典。与此同时,他又十分狂躁,经常忍不住以暴力的手段对待愚钝的学生。最后,在流言和压力之下,维特根斯坦不得不辞职,离开了这个是非之地。

  多年后,有人回到那个乡村。当年的孩子都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可当被问起那段岁月时,他们竟可以準确地複述“说谎者悖论”和各种语言遊戏的实验,简直像一个奇迹。

  海德格尔早年在上课的时候,曾经在给学生讲述亚里士多德生平时提过一句很有名的话:“亚里士多德他出生了,他工作,然后他死去。”对维特根斯坦而言,他的所有奇闻轶事都不过是引子。这个伟大的灵魂,这颗聪明绝顶的脑袋真正的光辉,应该被收藏在《逻辑哲学论》和《哲学研究》中。维特根斯坦的哲学,并不在於一个答案,而是提出精确的问题。无论是前期还是后期,维特根斯坦都曾主张过所有的哲学问题都是伪问题。因此,他认为哲学的工作就是对思维方式进行治疗—也就是对哲学自身的治疗。

  罗素曾把维特根斯坦当作“天才人物的最完满的範例”:热情、深刻、认真、纯正、出类拔萃。可就是这样一个“最完美”的人,却总是活在一种失落中。德里克.贾曼曾经拍过一部维特根斯坦的传记片,在影片最后,他借片中人物之口说了这样的话:“曾经有个年轻人,他想把世界简化到纯粹的逻辑裏。因为他非常聪明,也确实做到了……那个聪明的年轻人环视他所创造的世界,决定探索它。可是当他向前迈出第一步,立即摔倒了。你看,他忘了摩擦力。冰面平坦光滑,洁淨无瑕,但是人无法在上面行走。聪明的年轻人坐在那裏不禁流下心碎的眼泪。”

  这是一个精緻而悲伤的寓言。年轻时的唐.麦克林曾歌唱文森特.梵高,曾以这样一句过於悲愤的话作为结语:“这个世界‘不配’拥有一个像你这麼美丽的人。”我想这句话如果用来形容维特根斯坦,再合适不过。

  在被现实的坚冰劃伤的时候,我经常不由得想起这个聪明的年轻人,想起他所热衷的完美主义和逻辑洁癖,想起他为自己的哲学结晶留下的泪,想起这个癫狂而孤独的灵魂,它的弧光曾照耀过同一片人类的夜空,便觉得恒远的星辰果真如诗。在那些日渐深重的沉沦和颓废中,星河除了铭记过维特根斯坦的心灵,也曾光照过我们疲惫的肉身。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