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闲话烟雨\总督大人之责\白头翁

2019-09-10 04:24:06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大堂也称正堂,虽莊严肃穆,有皇皇之威,但那不是总督真正办公的地方。正堂之上只举行隆重的贺典和重大政务的交接,如承接皇上的谕旨,拜发奏摺,颁布重大的政令、法令等。大堂其实是政治舞台,是演戏的地方。真正的戏剧编导在后台,因为总督真正办理公务的地方在二堂。大堂后面紧接着就是二堂,二堂之上才是处理公务的地方。五间大厅,分中厅带左右侧厅,官员来奏办要事在中厅商议,开会研究,左右有秘书班子、办事班子,保证政令畅通。

  我粗略地计算了一下,直隶总督身边的办事班子不会多於四个,直接在身边工作相当於秘书和研究室的人员即所谓幕僚、师爷也不会多於二十人,用现在的眼光看,可以说是个高效的精幹的办事机构。

  大堂前甬道正中,有一座威严的木製四柱三顶的牌坊,南向刻有北宋书法家黄庭坚亲书的“公生明”,红底金字,灿灿有光。北向亦是黄公的为官之诫:“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十六真言正对总督署大堂。为官除非不抬眼,抬眼必见此真言。来总督署的人无不在此牌坊前驻足抬头细看长思。从雍正七年到宣统三年,清王朝共经历了八位皇帝,一百八十二年,在直隶总督署任总督的一共有七十四人九十九任次。清王朝特别到清王朝晚期已极度腐败,但未听说直隶总督署出一位贪官、赃官、五毒俱全的官,相反却出过好官、清官、老百姓真心送给万民伞的官。仅举一位叫唐执玉的直隶总督,不仅“厚民生,澄吏治,除水患,兴农业,减民负”,而且“布衣粗食”,清廉得如一盆清水,让人由衷地敬重、佩服。他自认为“吾才拙,政事不如人,可自励者勤耳,勤必由俭始”。亲书传世:“将勤补拙,以俭养廉。”过去我一直坚信“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可能何止十万。但唐执玉破此定论,唐执玉是死在直隶总督的任上的,一品大员,手握兵权,京畿重地的封疆大吏,集军、政、财、吏、外交大权於一身,在封建官场日进斗金亦不为过。但唐执玉死后竟“箧无一物”。无一物者,一贫如洗也。

  除了关防大印代表的权力,唐大人真正做到一尘不染、一无所有,死后竟然无钱安葬,令所有知之者无不惊异唏嘘,只好临时急奏雍正皇帝请另拨专款,再加上同僚朋友捐助,这才将其遗体装殓后运回原籍安葬。

  历任直隶总督的“大人们”在清朝历史上乃至中国历史上都赫赫有名的不下十位,像李卫、方观承、琦善、曾国藩、李鸿章、荣禄、袁世凯等等,都是一跺脚不但直隶四方震动,就是京师皇城也要有所感觉。其中又以李鸿章独佔鳌头。李鸿章分别在同治、光绪年间三次出任直隶总督一职,长达二十八年。李鸿章在清担任要职三十多年,其中直隶总督就佔去二十八年,他一生所得朝廷表彰绝大部分都是在直隶总督的职位上荣膺的,大堂之上的十八面官职大牌几乎代表了他一生的历程。说直隶总督署印象,焉能不说李鸿章印象?二堂之上的塑像,悬挂的照片都是李鸿章。从李鸿章的言谈举止,分明看出他才是这府院的主人。

  《清史稿.李鸿章传》是这样评论他的:“国家倚为重臣,名满全球,中外震仰,近世所未有也。”确实把他捧得够高的。李鸿章一生的是是非非紧连着清王朝的荣荣辱辱,因“国家倚为重臣”,重臣就要参与治理国家,清王朝末期腐败没落,大厦将倾,内忧外患,举步维艰,李鸿章主外交,办洋务,剿太平天国,又葬送北洋水师,丧权辱国都离不开他的干系,似乎清王朝的丧权卖国李鸿章独佔鳌头,是罪魁祸首。后来长大了,看书多了,历练多了,方知李鸿章也有说不尽的另一面。把那一顶顶恶贯满盈、遗臭万年的“黑锅”都让他一人背着也着实冤枉,让人家会觉得我们这样看待历史也欠公道。

(“直隶总督署印象”之二)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