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故宫建筑\刘瑾干政\祝 勇

2019-10-11 04:24:09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电影《太极张三丰》中,孙建魁饰演的刘瑾\资料图片

  对於正德皇帝而言,世界上最可爱的人唯有刘瑾。朱厚照当太子时就是刘瑾侍奉,因此刘瑾深得朱厚照欢心。朱厚照登基后,自然赋予刘瑾大权。刘瑾的权力有多大呢?在“事业的巅峰期,他不仅总领东厂、西厂、内厂、锦衣卫四大特务机构,对满朝文武有生杀大权,而且代皇帝拟旨,直接决定朝廷事务。这种不经过宰辅机构直接下达的旨意,被称为“中旨”,是违反祖制的。所谓“中旨”,实际上已成“刘旨”,刘瑾已成皇帝,成为王朝事业的最高决策者,而这个决策者,大字都不识几筐(朱元璋规定“内臣不得识字”),只能在自己的宅裏豢养几名文士,替刘瑾,也替皇帝拟旨。不仅内阁的权力被抽空,连皇帝的权力也被掏空了。刘瑾的府第,成为真正的“内阁”,而紫禁城裏的内阁,则成了摆设。内阁辅臣们,终於可以安心下棋了。

  原本,宦官不得习字、干政,明宣宗时,为了牵制内阁的权力,开始让司礼监的宦官习字,逐渐开始干政,并且掌握了“票拟”,就是代皇帝批答臣僚章奏,再呈皇帝裁决的权力,形成了内阁与司礼监的双轨辅政。官宦与宦官,犹如一台天平的两翼,儘管处於支点上的皇帝起着平衡的作用,但只有在少数时期(如弘治时期),文官集团与宦官集团形成了难得的团结局面(离不开怀恩的努力),在大多时段裏,双方进行着此消彼长的权力竞赛,而且,是恶性的竞争。由於宦官近水楼台,容易受皇帝宠信,并且掌握了东厂、西厂、锦衣卫这些特务机构,可以不经司法程序抓捕大臣,不经审判处决大臣,加上司礼监宦官有“批红”,甚至代皇帝拟“中旨”的权力,权力的天平常常倾向宦官,使宦官终於成为明代政治的肿瘤。

  但权力似糖,有诱惑性,更有腐蚀性,权力越大,危险也就越大,无论胡惟庸、张居正这些文臣,还是刘瑾、魏忠贤这些宦官,下场都惨不忍睹,罪名五花八门,比如“谋逆”,真正的原因,其实是权力太大,让皇帝害怕。清朝对宦官权力进行限制,反而使宦官得以幸免,在历史舞台上“全身”而退,年羹尧、和珅这些权倾一时的大臣则分别被雍正、嘉庆赐死,原因不言而喻。权力需要制约,良性的制约不仅有利於社稷,其实也有利於从政者自身,只是不撞南墙不回头是人的本性,纵然有那麼多的覆车之戒,但是当一个人(无论他是文官还是宦官)面对权力的蛊惑,他绝然不会罢手,就像一个在赌局中杀红了眼的赌客,直至折戟沉沙,血本无归,才悔之晚矣。

  内阁安静了,乾清宫安静了,所谓的“皇上”,实际上成了乾清宫那把龙椅的代称,它的主人,则去向不明。此时的帝都,最忙碌的只有两个地方,一个是豹房,另一个就是刘瑾的家。皇帝在豹房忙玩乐,刘瑾在家裏替他打理“江山”,以皇帝的名义号令天下,增减赋税,调拨兵马。王世贞《弇山堂别集》说:“大权一归於瑾,天下不复知有朝廷矣。”

  但大臣们并不安心,相反,他们的心随着刘瑾的得势而愈发忧心。反对刘瑾的下场是什麼,他们都十分清楚。东厂、西厂、内厂、锦衣卫的监狱裏,各种酷刑正对他们拭目以待。那些酷刑,极具创造性,几乎把人类的想像力开发到了极致。比如在西厂,有一种刑罚叫“弹琵琶”,名字有一点风花雪月,其实极为兇残。所谓“琵琶”,是指“琵琶骨”,也就是锁骨(也有人认为琵琶骨指的是肩胛骨)。每当转移重要的犯人时,一条长长的锁链就会穿过锁骨,让犯人无法逃脱。把犯人上身脱光,他上身的骨胳,也正如一隻琵琶──琵琶的弦轴,对应的就是琵琶骨,再往下每一节都对应着肋骨。行刑时把受刑者的手脚捆住,用这一把锋利的刀在锁骨和肋骨之间来回弹拨。我想,行刑人的姿态是优雅、从容的,表情是气定神閒的,有如佳人弹奏琵琶,但伴随他手指舞动的,不是美妙的乐声,而是犯人的哀嚎。《明史》卷七十三《刑法志》载:“其最酷者曰琵琶,每上,百骨尽脱,汗如雨下,死而复生,如是者二三次,荼酷之下,何狱不成。”(“内阁长夜”之四,标题为编者所加)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