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如是我思\对自由的再思考\江河水

2019-10-17 04:24:03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在一九八六年离世的美国小说家马拉末(Bernard Malamud),曾经获得普立兹小说奖和美国国家图书奖,他的小说着重描写受尽苦难的低下人物,这些人物都非常樸实而善良,嚮往美好的新生活,但结果总是幻灭。马拉末透过这些人物经历的苦难,显示出人类的坚毅和同情心。他说过有关自由的一句名言,就是:自由的目的,是为了替其他人创造自由。

  马拉末的话令人反思的地方,是为何当示威者开口闭口是争取自由的时候,其他人总是会因为他们的争取而失去自由?看看香港现今的情况不正是如此吗?多少靠港铁来上下班和上下课的市民,看着他们在所谓争取自由的口号下进行破坏,令他们失去了行动上的自由?

  在一九四四年离世的美国作家威廉.怀特(William Allen White)曾经获得普立兹传记文学奖和普立兹社论写作奖。他写的社论有时是很偏激的,比如他认为大学就是要培育出有叛逆性的青年。当然他的偏激和他写作时代背景是息息相关的,因为那个时代的青年,都缺乏衝劲和活力。但他有句名言,却是千古不移的,他说,自由是你不能拥有的东西,除非你把自由带给别人。

  看看如今的香港,争取自由的人,有把自由带给别人吗?不但没有,更要剥削他人的言论和行动的自由。台湾岛内不也是正在逐步走向那样吗?在民进党还是在野的时候,口口声声不也是要争取言论自由吗?但一旦上台执政了,却要立法来限制反对者的言论自由。

  在一九二四年离世的捷克小说家卡夫卡(Franz Kafka),他的小说《变形记》、《城堡》和《审判》描写在现实生活中的人的异化和隔阂,以及心灵上的残忍无情。他对自由的名言是:你是自由的,这就是你迷失的地方。看看现今的香港,那些暴徒无法无天的自由,是不是正是他们迷失的地方?多少人其实都迷失在自由的叫声和口号之下?

  自由应该是在法律之下,可以自由作出选择,但是看看现今的香港,你可以选择在暴力威吓下的言论自由吗?坐在私人汽车内的驾驶人,当示威人士在马路上摆下路障时,你敢自由向示威者说出反对的话吗?坐在巴士上的人,连快点回家的自由也没有啊!

  还是生於一九二二年的美国历史学家希默尔法布(Gertrude Himmelfarb)说得好,她说,自由也会腐败,绝对的自由更是绝对的腐败。看看如今的香港,那些暴徒有你无我的绝对自由,不正是代表着自由正在走向腐败吗?

点击排行